上海财经大学29日发布《2013中国财政发展报告》认为,从短期分析,如果不考虑“营改增”所带来的税基扩大,结构性减税会使得国家税收较大幅度下降。从长期分析,“营改增”在降低宏观税负的同时,通过政策自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但能弥补“营改增”短期结构性减税的财政损失,还将使我国税收产生正增长效应。
该报告是在29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公共财政高层论坛”——营业税改增值税学术研讨会暨《2013中国财政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
根据报告,营改增1+6行业试点会使国家财政每年减收1.74%,大约相当于1800亿元;全行业推行会使国家财政每年减收3.43%,相当于3538亿元。同时,“营改增”对不同行业税负影响也是不同的,在1+6行业试点时,工业减税幅度要大于服务业,而在全行业推行时,服务业减税幅度要大于工业。
报告强调,从长期来看,1+6行业试点会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1.44%,全行业推行会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1.53%。“营改增”还将使得我国税收收入中的流转税份额有所减少,而所得税份额有所增加,从而起到合理税制结构作用。
2012年1月1日,上海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拉开历史性帷幕,交通运输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和鉴证咨询服务等1+6行业改革试点范围。此项改革对于促进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改革8月1日将在全国推广。
报告还称,我国未来税收发展方式将面临五大战略性调整。一是税收增长由爆发超常增长向稳健可持续增长转变;二是纳税主体由企业主体向公民主体转变;三是税制结构由流转税主体间接税型向所得税为主体直接税型转变;四是税收体制由效率激励型向公平有序型转变;五是税收法制由行政决定向公共决策转变。
根据认为,中国未来新一轮税制改革主题应是:破解日益突出的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矛盾,理顺经济与社会、自然关系,建立和谐税收。新一轮税改将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等四大主题展开。
报告主编、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介绍,该报告是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推出的第15本财政发展报告,自1999年以来,每年选择一个财政主题进行研究,2013年报告主题是“营改增”研究。报告围绕中国财政经济运行以及与“营改增”相关的制度变革、效应分析、行业研究和改革完善四个方面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