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合作最新战略构想,国际能源合作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求解“一带一路”和国际能源合作之间的关系,其本质是如何利用好“一带一路”这个新平台,更好促进我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拓展和维护我国能源安全、发展利益,并提升我国在地区和国际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同时,能源领域合作涵括“五通”,作为一个重要抓手,也将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而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分领域、分步骤稳健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各项能源合作,防范风险,务求实效。 传统上看,国际能源合作主要包括能源贸易合作、能源开采与勘探、能源技术与生产合作,能源金融合作和国际多边协调等五方面内容,目的是通过相互协调以保障各自的能源与发展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取得大量成绩。当前正经历从双边到多边合作的转型期,对地区性、全球性能源参与度提升,在国际能源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相当于为我国的对外能源合作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其本身也有很多优势。 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明确将能源合作列为重要内容,在愿景中提出要“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可以说,上述愿景基本涵括了国际能源合作的五大方面。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连接东亚和欧洲两大能源消费区,中间是中亚和西亚北非等能源富集区,密切联系了能源消费国与生产国。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338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57%;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15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78%。可以说,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优化能源配置、增进能源合作是沿线各方共同的意愿。过去三年多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能源合作也已取得大量成绩,沿线已开工的能源项目超过40项,签订的能源重大合作超过20项,亚投行首两贷款均直接与能源有关。 当然,“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能源合作也面临大量挑战。一是大国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同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相挂钩,部分国家将阻滞“一带一路”建设视作阻滞中国扩大影响的工具,而能源项目比较“接地气”,也容易受干扰;二是沿线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均较集中,在东南亚、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均存在明显的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风险,一些国家在融资、建设及长期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风险也相对集中;三是国际能源结构转型加速,而“一带一路”沿线以传统能源为主,尽管愿景中明确提到要侧重新能源发展,但未来如何更好对接仍是挑战;四是我国在能源技术、金融、贸易等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特别是如何实现“一带一路”框架下不同领域的顺畅配合。 由此,未来我国应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增信释疑,推进大国协作,增进中小国家相互理解,这也就是即将要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要任务。从务实层面看,一是应分阶段、分领域推进能源合作。在现阶段,“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点应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技术合作,特别是新能源、新产业技术合作,只有基础设施完善了,各国共识提高了,才能真正推进沿线能源优化配置,才可能推进沿线能源多边合作,并对全球能源治理产生影响。 这将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二是要注意防范各类风险,包括传统和非传统,政治安全和经济金融风险。能源合作兼具政治、安全和市场多重意义,既有政治和安全层面的高端协调和博弈,也需要高超的市场运营能力和风险承载能力,各路风险相互交织、叠加、放大,各种要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诡异难辨。为应对这些挑战,都需要我们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