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6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堵车想必大家都见过,要说最著名的应该就属北京的二环路了。但是“堵船”,就不一定有人见过了。不过最近路透社公布的一组航拍图,让广大网友见识了一次“堵船”。从这组航拍图上来看,拥堵的“航段”从波斯湾起,一直到中国的南海结束。其中最严重的“堵点”集中在了新加坡沿岸和附近的公海。这乍一看,“一字长蛇阵”还真的是不输高峰时期的北京二环路。 仔细来看,堵在海上的船,几乎都是满载原油轮船。据统计,这些船总共装载了大约有两亿桶的原油。它们大多数停靠在了新加坡沿岸,有的等着装货;有的等着卸货;还有的仍在寻找着买家。油轮全都滞留在海上的现象,也似乎预示着全球石油供应过剩的局面,短期内还是难以改变。 新加坡是亚洲主要实货原油贸易中心,在新加坡海域或附近的马来西亚海域停泊的油轮数量,常常被当做衡量行业健康状况的标尺。一位欧洲资深的石油交易员来到新加坡,他说“过去15年,我每年来新加坡一次,却从未见过这种海面上停满邮轮的场面。”而路透社最新发布的这组航拍图直观且真实地展现了这样的场景:密密麻麻的红点像蚂蚁一般,聚集在新加坡沿岸的马六甲海峡。这些红点都是满载原油的轮船,它们从波斯湾装满石油,沿着和海上丝绸之路几乎完全一样的路线,通过这里,涌向中国和印度。这让原本就狭窄的马六甲海峡显得十分拥挤。能源网首席研究员韩晓平恰好近日也在新加坡目睹这一场景。 韩晓平介绍,他在新加坡正好出差,住的酒店位置很高,可以看到整个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上面是一望无际的船,一条条地,有的在开,有的停在那,有油船,也有散装船。他想,很多油船都是希望通过这条海峡运往亚洲国家,主要就是中国。因为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石油进口。 全球660多艘超级油轮几乎全都用于将中东地区原油运往亚洲。尽管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际日均原油产量超过消费需要约130万桶,供大于求的现象明显好转,但卫星图片仍用最有冲击力的方式告诉世界,全球原油供应过剩短期内或难以扭转。 韩晓平表示,现在全球的石油供应严重的供大于求。尽管有一些国家,像委内瑞拉生产处于停顿状态,像尼日利亚肯定受到一定影响,还有一些产油国生产能力受到一定挤压。但是真正的一些大头,并没有受到影响,比如俄罗斯、沙特,特别是伊朗。伊朗的石油生产能力本来就很强,对于伊朗的制裁结束之后,伊朗有更多石油能输送到国际市场。这背后,是全球产能过剩的局面没有改变。 大多数油轮的目的地都是中国。在近两年的原油熊市中,我国原油进口大幅攀升。去年全年我国进口原油量达到3.35亿吨,而今年前4个月,进口量已经超过去年的三分之一,4月份更达到最高峰。在路透社的航拍图上,号称世界最繁忙港口的上海港附近拥挤不堪,数百艘散货船停在长江两岸,被一些人笑称“简直要患上密集恐惧症”了。而青岛港受益于新政的实施也成为大批超级油轮的理想“港湾”。不过韩晓平认为,中国对原油的的需求其实并未像国外投资者想象的那样巨大。 韩晓平表示,中国最近放开了民营炼油厂的原油进口。民营炼油厂大量的进口这种原油,提炼成品油。其中有一部分成品油替代原来的燃料油,一部分用来出口。今年因为目前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使得我们对石油的需求有所增加,特别是汽车也卖的不错也会拉动石油的需求。但从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加速了电气化的建设,比如高铁的建设、地铁的建设,电力可以靠煤炭来解决,它又挤压了石油的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石油的需求和市场上的感受不成正比。 业内预计,市场供需将走向新型供需平衡。与此同时,在页岩油兴起及国际产油巨头的共同推动下,国际原油市场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世界经济年初大家都担心可能有硬着陆或者二次衰退,但现在看来,这种情况已经排除,尤其是亚洲经济不错。而亚洲又是石油消费的主要地区,包括中国、印度经济增长比较不错。所以它的需求依然存在的。这些因素影响到油价见底逐步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