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网站5月3日发布题为《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章,总结了自2015年以来推进价格改革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其中特别提到了大幅降低电价与油气价格对于减轻企业负担的直接影响。其中2015年,19次调整(12降7升)国内汽油、柴油最高零售价格,比年初分别降低每吨670元和345元,减轻用油行业负担1200亿元以上。 早在2015年11月份,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自国际原油在2014年底遭遇断崖式下跌后长期处于低位水平,国内零售价调整频率不断增加,2015年2015年零售价一共经历了19次调整。2016年国际油价位于40美元/桶以下波动,为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发改委设立了40美元/桶的“地板价”,国内零售价连续六次停调,一定程度保障了低油价时代我国炼油产业以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然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终端需求增速逐步放缓,随着成品油市场化进程加快,我国炼油行业产能急剧扩张、油品质量升级提速以及新兴替代能源的发展等等均推动了成品油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截止2015年底,我国炼油总能力已猛增至8亿吨,其中地方炼厂炼油能力达2.58亿吨,炼油行业已由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为主逐步发展为多家国有企业及众多地方炼厂共同参与,相互竞争阶段。随着近些年产能的释放,市场资源供应过剩也变得更为凸显,部分主营下属炼厂“减产”及“关停”部分油田的传闻屡屡不止。面对低油价为行业带来的重重挑战,我国能源的供应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其次,在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及炼化产能过剩前提下中国成品油出口不断加速。据国家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2016年至今为止共下发成品油出口配额3552万吨,同比增长19%。其中第一批加工贸易成品油出口配额共2093万吨,已是2015年全年配额的7成,甚至超过了2014年全年中国出口的成品油总量。据金银岛数据统计,2016年我国一季度成品油出口量达786.5万吨,同比去年大涨86.09%,一定程度缓解了我国供需失衡的压力。因此,受经济增速放缓及结构调整影响,终端需求增速预计持续放缓,后期加大成品油市场出口将逐步呈现常态化和规模化。 另外,我国油品质量升级也将倒逼炼化企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工作方案》要求扩大车用汽、柴油国Ⅴ标准执行范围;与此同时,抓紧启动第六阶段汽、柴油国家(国Ⅵ)标准制订工作,力争2016年底颁布并于2019年实施。据了解目前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均已具备国五生产能力,中石化部分企业正提前布局升级“国六”项目工作;以此同时,地方炼厂也在积极升级行列,但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地方炼厂来说将面临各种压力。此外,近期中央财政将对炼油企业成品油质量升级改造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各方面调动炼油企业升级改造的积极性。因此,以油品质量升级改造为契机,将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炼油产业结构升级,从供应端杜绝低端油品进入市场。 综合来看,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分必要,用市场化手段推动炼油企业联合重组,淘汰劣势小企业,防止产能过剩问题扩大化,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进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令传统能源企业在发展中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从中长期来看,供给侧改革将加速我国成品油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也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