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炼油能力已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国家要加强炼油行业统一规划,优化区域布局,做好炼油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总经理苏俊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主动控制好成品油资源总量,努力化解过剩产能,防止出现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的乱象。 苏俊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美国页岩油革命等带来世界石油供需宽松,国际油价将较长时期处于低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和经济增速换挡,成品油市场需求低迷,同时我国炼油行业产能扩张加速、油品质量升级加快、替代能源发展迅速、国家放开地方炼厂原油进口权释放炼油能力等加剧国内成品油资源过剩局面。 苏俊告诉本报记者,截至2015年底,我国炼油能力已达7.1亿吨/年,2015年我国原油加工量为5.21亿吨,平均加工负荷仅为75%,远低于全球炼油开工率,目前我国炼油能力已过剩1亿吨/年,呈现严重过剩态势。 新常态下我国炼油行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市场主体多元、竞争激烈,供需平衡难度大。炼油行业已由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为主逐步发展为多家国有企业及众多地方炼厂共同参与,相互竞争阶段,两大集团市场份额逐年下降。过去10年,两大集团的炼油能力占全国的比例已由87%下降到2015年的64%。二是成品油产量增长较快,消费增幅放缓,产能过剩明显。2015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3.16亿吨,同比增长4.3%,而成品油产量为3.37亿吨,供大于求不断扩大,成品油出口超过2500万吨,大幅增长30%。随着国家向地方炼厂放开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已有12家地方炼厂获得超过5000万吨进口原油配额,这将进一步加剧国内成品油过剩矛盾。三是成品油市场价格扭曲,合规经营企业效益差。随着成品油消费税的提高,偷逃税现象日趋严重,调和油、不合格油品、走私油充斥市场,使成品油市场批发价格已严重低于国家发改委定价,幅度远大于炼厂合理利润,从原油到成品油生产、销售的整个链条中,真正盈利的只有加油站环节,而合规经营的炼厂则陷入亏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正在上演。 苏俊表示,受低油价下炼油效益好转、放开地方炼厂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等新情况,以及国家对列入石化产业布局方案的炼油项目下放审批权限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有加快发展炼油产能的冲动。炼油产能过剩和成品油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尤其是东北地区的炼油产能过剩更加严重。另外,国家油气体制改革将有序放开油气产业链竞争性业务和市场价格,放开地方炼厂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鼓励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这都将进一步加剧成品油市场竞争。 苏俊表示,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成品油需求已明显放缓,如果不考虑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变化的大趋势,不考虑国际市场的冲击与影响,盲目新建和扩大炼油产能,任由其无序发展,将形成做大了炼油产能再去化解的现象,重蹈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覆辙。 对此,苏俊建议国家加强炼油行业统一规划,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切实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炼油行业健康发展。具体措施,一是国家加强统一规划,切实控制炼油产能过快增长,防止产能进一步过剩。二是放开原油进口要有序适度。既要充分考虑国内成品油市场容量和消费增速,避免成品油供应无序增长,产能过剩持续恶化,又要为国家已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留有市场空间。三是坚持规模化、园区化、清洁化发展方向,注重结构优化调整。四是持续加强税收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