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市场动荡正在加剧。 虽然,原油市场供应充裕已打压国际油价从今年6月的高位跌去30%左右,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11月27日依然宣布维护日均3000万桶的产量不变,此后国际油价迎来更猛烈的一轮跳水。 12月16日,纽约商品交易所2015年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盘中一度跌至每桶53.6美元,2015年1月交货的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下跌1.2美元,收于每桶59.86美元,为2009年5月来首次跌破每桶60美元。 在原油价格剧烈波动的背后是全球原油市场格局的变革。 就在这当口儿,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这意味着中国将在全球原油期货市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参与到亚洲区域原油定价中,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市场上的原油企业提供更多避险选择。 一家国际大型贸易公司石油交易部门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我们非常关注中国原油期货。” 他指出,从合约草案设计看,中国原油期货会着重考虑境外投资者参与便利性,而且中国原油期货以中质含硫原油为交易标的,而该品级原油正是公司贸易业务中的核心,有很大的对冲需求。不过,这位负责人也表示,作为一个新品种,公司最关注原油期货上市初期的市场流动性,如果比较好的话,会在较短时间内就参与进来。 竞争力可期 安迅思能源研究中心总监李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推出原油期货正当其时,当前世界能源供需格局以及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原油市场正从供应市场变为需求市场,在这个转变中,因此原油消费集中地亚太地区必将形成一个巨大的石油现货市场,同时也必将催生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石油期货市场,中国适时推出原油期货抓住了历史机遇。” 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已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12%左右,21世纪以来,世界新增石油需求中40%以上来自于中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原油进口量从2000年的0.7亿吨上升到2013年的2.8亿吨,成为国际上原油进口第一大国。 然而,在中国成为国际石油市场重要需求方的大背景下,中国石油供需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力却非常有限。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范英介绍,纽约低硫轻质原油期货即WTI是美国以及西半球石油交易常用的原油价格标杆;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是西欧、地中海和西非地区出产的石油通常采用的价格标杆,目前全世界65%-70%的国际原油现货价格都由BRENT原油决定;亚洲从中东和北非进口的原油,主要使用伦敦布伦特原油作为贸易参照基准,而我国国内自产的原油,如大庆原油则挂靠印尼米纳斯原油定价,胜利、大港原油挂靠印尼辛塔中质原油定价,渤海原油挂靠印尼杜里原油定价。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郭海涛指出,目前中国原油价格是一个彻底的跟随者。这种议价能力的缺失,使得中国石油企业即使在国内供需形势与国际形势背离时,也只能被动接受国际石油价格,从而遭致较大损失。不仅如此,中国为了防范外资冲击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长期以来对资本项目进行了管制,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均以美元作为计价货币,中国石油企业在交易时又面临着汇率变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被进一步放大。随着上期所国际能源交易平台的建成和原油期货的推出,中国石油供需形势会在中国原油期货交易过程中得到客观真实的体现,为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价格参考依据。 范英也指出,作为原油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如何在变化的能源贸易格局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呢,答案就在市场。通过在中国建立原油期货市场,可以及时地将中国石油的供需信息反映在价格信号中,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提高中国企业利用石油资源的效率。 除了参与定价的必要性,专家们认为,中国原油期货在庞大的现货市场基础上具有优势。 郭海涛认为,由于中国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对石油需求的较快增长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在国内产量增长有限的条件下,未来石油对外依存度还将继续升高。 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表示,当前我国还处于城市化、工业化时期,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部门的持续扩张,将使得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呈刚性增长。 “金融的活跃度依赖现货市场的贸易流通,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原油最大消费市场,成为亚太乃至全球原油贸易核心的市场地位就是中国建立期货市场的最大优势。”李莉指出。 范英透露,我们对2000年以来的国际石油定价权进行了模型分解分析,发现沙特、伊朗等石油输出国的定价能力存在此消彼长的动态关系,但整体定价能力保持在40%左右;俄罗斯对世界油价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已经达到15%左右,略低于沙特,与伊朗基本持平;消费国方面,美国的原油定价能力从2000年的45%下降到目前的30%左右,但依然是原油定价权最大的国家。 可见美国原油定价能力正在减弱,全球原油市场定价权东移,中国原油期货的推出正是原油定价变迁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亚太区域定价还较分散的背景下,未来中国原油期货将有望发展成为能准确、客观反映本地区供需关系的原油价格基准市场,并与欧美交易市场形成一个连续24小时交易的风险对冲机制,方便全球投资者有效和及时完成价格风险管理,保障亚太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错位已有品种 目前,世界原油期货基准价市场已形成北美、欧洲两大市场,分别是WTI原油、北海布伦特原油。不过,布伦特原油与WTI原油的品级是轻质低硫原油,其品级高于亚洲流通原油品种,其价格自然也会较高,不能准确地反映亚洲和中国的供需情况。 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董丹丹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亚太周边有众多的商品交易所,其中涉及石油交易的主要有迪拜商品交易所(DME)推出的阿曼原油期货,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实物交割原油期货合约,是亚洲石油交易重要的参考合约。此外,俄罗斯也有原油期货,但由于俄罗斯石油市场是寡头垄断市场,再加上金融体系不完善,俄罗斯原油期货市场成交清淡,影响力不足。此外还有新加坡商品交易所在2002年推出的中东石油期货和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TOCOM)推出的汽油、煤油期货和中东原油,不过两者影响力都有限,新加坡市场交易量集中在现货贸易和场外交易。 董丹丹认为,目前亚太地区仍缺乏一个独立的、权威的原油定价基准。 国内原油期货虽然获批,但还需等待一系列配套政策出台,不过从设计草案来看,原油期货雏形已经渐显。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产品与法律组、国际业务组负责人陆丰12月6日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分论坛上介绍目前设计的原油期货方案是: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合约草案显示,中国版原油期货以中质含硫原油为交易标的,交易单位为100桶,以人民币定价和结算。 采取“净价交易”的国际惯例,原油期货报价不含关税和增值税;交割采取保税交割,参与主体包括境内外投资者。 允许境外人民币参与原油期货交易和交割,同时境外参与者可使用美元以充抵保证金的方式,用美元参与原油期货交易,不需要兑换人民币。若盈亏需用人民币支付。这样可以大规模减少换汇压力,减少换汇过程中带来的损失和手续费。 陆丰介绍,中国版原油期货合约月份目前打算延长到三年。因为原油在国际市场上做风险管理有超出一年的需求,现有模式仅有一年12个月合约,缺少长期保值工具,所以上期所把合约延长到三年,其中后两年用季月合约。交易时间采用连续交易。 董丹丹指出:“按照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设计方案,其交割标的是中质含硫原油,这与中东地区大部分原油品级较为接近。未来中国版原油期货与阿曼原油期货可能较为接近,两者间有较多套利机会。” 迪拜商品交易所(DME)是亚洲惟一一家已经实施现货交割的原油期货交易所,上市的阿曼原油期货是阿曼和迪拜原油官方售价(OSP)明确和惟一的基准,是中东原油出口到亚洲的价格风向标。DME的交易量已经从2012年日平均交易量达到470万桶,上升至今年的超过900万桶。阿曼政府原油生产量的一半在DME进行交割,DME目前每月交割量为1300万至1600万桶,今年3月交割量创新高,达到1850万桶,已经超过同期阿曼原油产量的一半。 “阿曼原油期货已有一定影响力。不过中国原油期货与阿曼原油期货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关系,两者更多为互补关系。”董丹丹认为,“从国际市场经验来看,较为成功的WTI原油、北海布伦特原油市场间活跃的套利交易拉动了两市场成交,使得两个市场都形成了良好的流动性和价格透明度。” 目前,境内外原油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对中国原油期货表示出较大的兴趣。“我们对原油期货还是比较关注的。”山东东营一家地炼企业负责人李勇(化名)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是否参与进去还要看原油期货合约设计细节。” 令李勇担心的是入市门槛。市场人士认为,当前国际油价处于相对低位,从设计草案来看原油期货合约规模适中,再加上与国际接轨原油期货保证金可能定得较低,对企业而言套保避险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专家甚至预期,中国油企众多,企业套期保值和价格风险规避需求较为强烈,上市初期或将带来百亿增量资金,随着该品种的成熟运行,后期的交易资金有望高达千亿。 不过,李勇坦言:“我们更希望随着原油期货的推出,中国原油进口权能够逐步放开,企业参与原油期货套期保值外,能通过实物交割获得原油。而如果地方炼厂没有原油进口权,参与原油期货市场则更多是种投机行为,这将打击国内企业炼厂的兴趣。” 最终中国原油期货能否受到企业青睐,流动性是否足够,还需要市场来检验。“原油期货不可能一蹴而就,原油期货市场培训与境内外期货市场接轨都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董丹丹说。 利好人民币国际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原油期货设计草案中明确引入符合资质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原油期货交易。 专家指出,中国推出原油期货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相辅相成,也是中国金融国际化的重要一环。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指出:“人民币国际化为原油期货结算提供可能。” 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可以避免国外市场的其他风险,比如政治因素或当地政策调整等不利影响。以人民币作为结算的本地期货市场,而且标的物为主要进口的中东石油,将降低国内交易商的成本,对套期保值的石油石化企业而言,人民币结算使得交易更为便捷和稳定。人民币结算的原油期货市场为国外能源商提供了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的新平台,有利于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国际化发展和竞争的差异化。 林伯强指出,原油期货市场或许还可能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加深,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不断增加。中国原油期货的推出有利于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具体地说,在中国原油期货交易的设计上可以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和交易货币,有助于探索建立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换机制,同时也将为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秩序提供新动力。通过配套政策,逐步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为人民币国际化走出实质性的突破。 郭海涛表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以人民币国际化为代表的中国金融“走出去”业已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战略之一。前不久,上交所和港交所联合推出的“沪港通”对此就进行了先行试验,虽然存在金额限制,但在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进程中是一大进展。而且,中国原油期货平台已经确定将引入符合资质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原油期货交易。因此,原油期货若能成功推出,不仅是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一步,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环。如果能够利用原油期货等国际化品种的金融平台,实现期货市场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紧密结合,在国际市场为人民币“走出去”又打开一个通道,将对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产生重要的助推作用。 而目前,“石油美元”体系正在崩溃,原油期货也将推动“石油人民币”体系的建立。人民币已向“石油美元”的核心中东产油国进军。12月10日,阿联酋央行副行长透露,阿联酋与中国将很快启动人民币35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阿联酋将设立人民币清算中心。而此前,中国央行已与卡塔尔央行签署了规模为人民币350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姜鑫民指出,在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形势下,一些产油国要求用美元以外的货币结算,国际石油交易货币和定价的多样化趋势逐步形成。一些产油国愿意在原油结算时使用人民币,中国与他国签订的贷款换石油合约就是石油交易人民币化的一种尝试。因此,应积极尝试石油交易人民币结算,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国际石油金融市场,逐步建立石油金融的人民币体系,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中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