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能源峰会开幕式暨第三届中国能源经济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巡视员牟广丰、中海油总公司能源首席研究员陈卫东、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王进,就能源改革等阐述了各自看法
韩文科:能源改革面临三方面制约
能源行业全产业链式的改革,体现了顶层设计和系统化改革的思想,大家对改革寄予厚望,尤其是对能源领域改革的期望比较高,但目前有三个制约改革的问题必须要考虑。
第一,结构调整的制约。现在中国经济需要转型,要保持中速或者高速增长态势,但能源需求却仍在中低速增长,这是一个痛苦的转变。我们要实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2030年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相关目标,所以今后的能源需求还会有一定的增长,而且结构要有巨大变化,特别是雾霾产生以后,要求能源更加清洁、更加低碳。所以,能源保护和结构调整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这是改革的一个制约。
第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制约。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审视能源领域的安全和能源的发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约束。但现在大国之间的关系或者地缘政治发生的一些新的变化,摩擦不断,比如中美在构造建设新型的大国关系,乌克兰危机等等。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要有一些支撑点。所以,中国提出今后能源发展要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国家能源安全。
第三,实体经济面临困难。中国经济现在处于换挡期,下行压力比较大,实体经济发展比较困难。能源行业都是实体经济,而且在国民经济中份额比较大,目前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改革,另一方面要使能源产业保持比较好的发展态势,这就需要有一些新的项目、新的举措。
当前的改革绕不开这三个问题,必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能源领域的改革要循序渐进,不能有过激的行为,必须认真深入地思考。比如石油领域,从中国国内来看,要尽可能打破垄断,尽可能减少国有大企业尤其是“三桶油”的垄断,放开更多的环节,包括混合所有制。但从国际上来看,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比较多的跨国的能源企业在国际上竞争,就不能称其为一个大国。
陈卫东:能源改革必须理顺电力机制
天然气作为新时代清洁能源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但在几个世界大的经济发展体中,中国的天然气使用比例是很低的。为什么我们天然气占能源使用的比例那么低?很多人认为这是我们的能源禀赋、资源禀赋所决定的,但是日本和德国也没有足够天然气资源,比例也没有那么低。所以,这不仅仅是资源禀赋的问题。
我认为这背后很重要一点就是能源价格问题,我们非常强调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但我们却不把能源视同商品,始终觉得能源需要由自己把控,不能完全依靠世界经济,所以能源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很大的悖论,如果依然固守旧有观念,将来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中国的天然气价格大概是美国的四五倍,而电价跟美国平均电价持平。在多元能源时代,电是非常重要的平台,越来越多的能源要首先转化为电,通过电这个平台再应用,大概有50%能源是先转化为电,再到消费者,全世界天然气消费最多的也是发电。中国的能源价格体系是扭曲的,能源价格的扭曲就从电力这开始。中国的石油现在比较顺利地同世界接轨了,因为石油没有替代,但天然气和电是可以替代的,用户是聪明的,只要电价比天然气价格便宜,就会选择用电,而不选择用气,就是把市场价格放开了,进口也放开了,只要价位上和电价有巨大落差的话,我就会先选电。
在中国,电力的来源主要是依靠煤炭。2002年前,中国煤炭在全球的份额比例并不算太高,但从2002年以后就直线上升,现在中国煤炭消费占全球50.2%。如果继续维持高幅度的、大比例的煤炭结构,对全世界的能源转型、减排是没有意义的,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能源改革一定要有为全人类考虑的情怀和高度。而作为能源核心的电力,如果不理顺其机制深化改革,其它能源改革都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所以,一定要把电力作为一个核心平台,重新考量我们的顶层设计和能源改革。
牟广丰:打破思想禁区,统筹能源、农业和运输
我们在讨论能源问题的时候,思路应该放开一些,跳出能源,将其与农业、运输等联系在一起。中国很多产煤地区都缺水,在转化大型煤化工项目的时候,在环评方面都遇到了水资源的制约,因为我们把宝贵的淡水资源用于当地的农业。比如晋、陕、蒙主要产煤地区大量淡水资源用于当地的农业,农业灌溉用水非常多。
而在运输方面,中国的很多产煤地区需要将煤炭从铁路运到沿海一些港口,铁路运煤的车大部分是空返。此外,中国是世界工厂,大量的服装、鞋帽、生活日用品通过远洋船队运往世界,回来的时候空返率也很高。
我们可以打破思想禁区,利用远洋船队空返回来的运输力量,购买国外谷物。到了北方口岸,可以用之前运煤的空返车皮把谷物运到晋陕蒙,充分利用了现成的交通资源,使晋、陕、蒙地区农业用水指标进一步压缩,重点保障附加值高的新型的煤化工产业。多进口粮食还能保护中国国内的生态资源、淡水资源,使生态脆弱的产煤地区能够迅速的恢复生态。
有人担忧大量进口国外粮食会使世界粮价发生变化。但按照市场规律,中国长期稳定地保持粮食进出口渠道,一段时间可能会有粮价的上扬,但是长此以往,市场规律会起作用。还有人觉得,粮食无论如何不能依赖进口。但我认为,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有共同之处,目前中国60%以上的石油依赖进口,50%的天然气依赖进口,所以,我们要打破冷战思维,利用世界统一的大市场,积极开拓粮食进口渠道。
王进:能源改革的目标要考虑三个方面
现在能源改革转型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说到底,就是要探索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考虑是不是有比较稳定的能源供给。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的依存度比较高,所以要考虑在海外能不能有稳定的供给,另外还要考虑海外的能源进入中国后的价格问题,如果价格很高,这样的能源也是不稳定的。
二是要考虑有比较经济的能源价格。能源是很重要的资源,生活水平的提升、工业化、现代化都需要能源支撑,无论中国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要保持能源的经济性,经济的能源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要实现经济能源,我们要把环保成本、资源成本、土地成本等全部放进去,无论是对工业生产还是居民生活,都要提供比较便宜的能源,这是必须的。
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就是因为能源价格高了,一方面要节能,另一方面就是要实行经济能源。美国生产石油天然气的公司有几千家,而页岩气、页岩油更是靠小企业发展起来了。如果中国只有几家企业提供能源,就不能形成经济能源,所以,我们要依靠更多的企业开发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这样上游成本就会降低,开发油气的成本才会下降,经济性才会更好,价格才能更低。
我赞成能源市场化的做法,能源的价格问题应该交给市场,市场供求不平衡时,价格自然会波动,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价格波动。此外,有人担心能源市场化以后会导致供过于求,其实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是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不能把产能过剩归罪于市场经济导致的问题。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走的过程中,我相信中国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三是要考虑能源的使用是否清洁。
这三个方面都是能源改革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能源安全的目标。如果丢掉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改革就没有意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