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个月我都会来这里走一走,查看关停井有无异常,观察周边植被的恢复情况。”6月10日,塔里木油田轮南采油气管理区桑南处理站工程师何维疆又一次走进吉拉克凝析气田,探望曾朝夕相处10余年的“老朋友”——吉拉101井场的37口油井。放眼望去,“退井还林”的井场地面上,一簇簇骆驼刺、罗布麻长势正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石油油气田企业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项目选址的刚性约束,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产经营设施有序退出,积极实施生态修复。截至目前,油气田企业已累计在环境敏感区内关停退出油气水井超7000口,推进油气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黄河流域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也是油气资源的富集区、生产区。我国最大的油气田企业——长庆油田横跨陕、甘、宁、内蒙古四省区,成千上万的生产场站、油气水井分散镶嵌在黄河“几字弯”中。长庆油田在保证油气开发的同时,逐年加强生态环境存量治理和增量保护。仅在位于甘肃华池的南梁自然保护区,就关停封堵油水井180口,将生产生活区绿化率从18.7%提升至90%以上,实现了从“封井”到“风景”的蝶变。 还地于“耕”,还地于“湿”。辽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为了守住耕地,辽河油田每年摸排土地使用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及时对低效闲置土地开展复垦。2018年以来,复垦增加的耕地面积超过2000亩,每年可产出稻谷900多吨。近年来,辽河油田先后投资约7亿元,完成保护区800余口井的退出工作,通过弃置井封井、井场拆除等“复绿行动”,有效增加了湿地面积。 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退井还林”的同时,中国石油主动担负起保障清洁能源供应的责任使命,以高质量供给守护万家灯火。公司2024年油气当量产量达2.4亿吨,同比增长2.2%。在此基础上,中国石油打造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全面融合发展的“低碳能源生态圈”——将天然气作为绿色发展的战略性工程,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2024年公司国内天然气产量在油气产量结构中的占比提高到54.4%,供应量约占全国消费量的60%;加快新能源业务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动地热、风光气电融合发展,积极开展CCUS/CCS和氢能产业链示范项目建设,2024年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超1200万吨标油,绿色生产力展现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