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成品油市场需求不足问题突显,反映成品油需求的关键指标趋弱运行。基建行业投资增速缓慢,房地产投资下行,物流运输以及交通出行领域电气化加速崛起,成品油需求呈现加速下滑的趋势。需求下滑一方面反映了能源消费领域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也加快推动了炼油行业的转型升级。 2025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局部地缘紧张局势以及贸易制裁升级,随着关税贸易争端扩大,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燃油需求担忧增浓。随着成品油需求下滑结构性问题的突显,中国炼油行业继续加快转型升级以及结构调整,在多元化发展趋势下,近年炼化一体化加剧行业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提高,同时行业全链条的监管政策趋严加快成品油上下游产业链新一轮洗牌和调整。 下游关键指标趋弱或加快成品油需求降速 主要反映成品油需求的关键指标趋弱运行,基建行业投资增速缓慢,房地产投资增速下行,物流运输以及交通出行领域电气化加速崛起,成品油需求下滑速度较为明显,一方面反映了能源消费领域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也加快推动了炼油行业的转型升级。 从交通领域电气化方面分析,在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成本仍有优势的推动下,物流运输以及交通出行领域电气化加快崛起。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4月份新能源重卡销量1.34万辆,环比以及同比出现双增的态势,1-4月份累计销量4.36万辆同比增长180.85%,尽管此前有消息称去年底货车以旧换新政策预计透支今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需求,但是从目前销售指标分析看,新能源重卡需求更多的来自市场需求的驱动,政策端影响相对偏弱。目前天然气重卡销量截至3月份数据累计销量在4.69万辆,累计同比增速在3.79%,未来增幅有望扩大。今年1-3月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在307.5万辆,同比增加47.1%,新车市场渗透率继续提升接近50%,叠加去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3447万辆。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对汽油消费替代占比有望达到18.18%,LNG以及新能源重卡对柴油消费替代占比有望达到19.29% 从大型项目用油分析,狭义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放缓,2025年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8%,相比去年一季度下滑0.7个百分点,与2023一季度相比下滑3个百分点。尽管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相比较去年4.4%的增速有所增长,但是今年关税争端升级后,短期外部需求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内需投资和消费端仍面临挑战。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9%且降幅小幅扩大,建筑业整体开工水平有限。未来基建投资仍需关注重点领域新增专项债发行,以及资金到位后实物量改善情况,预计二季度投资增速有望提速,但是全年维持偏低增速水平,对柴油需求提振改善动力不足,在外需放缓以及贸易争端等因素影响下,基建投资对柴油消费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物流运输方面,2025年4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1.1%,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4月份物流景气指数有所回落,但是物流行业总体运行较为平稳,公路运输以及电商快递业务量增加,对供应链上下游联动复苏形成利好,物流运输对柴油消费维持合理的平稳阶段,对柴油消费缺乏增量支撑。 成品油需求不足问题突显一季度成品油需求下滑 近年国内成品油需求自峰值开始呈现下滑趋势,2023年成品油消费达到峰值,2024年开启下滑通道,2025年成品油市场需求不足问题突显,经济回升动能不足以及消费结构调整导致内需增长乏力,且由于套利空间萎缩成品油出口持续下降,国内外成品油需求均呈现下滑趋势。 当前国内炼油产能增速放缓,除炼化一体化新型炼厂开工负荷处于高位外,传统的炼厂开工负荷普遍不高。尽管部分炼厂根据市场变化,实时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减油增化以及控油增化导致成品油供应端增速放缓,但成品油需求问题突显引发国内成品油供过于求的形势仍然严峻。2025年一季度中国成品油消费量同比下滑5.46%,其中汽油同比下滑6.76%,柴油同比下滑3.69%,航煤同比下滑7.77%。预计全年成品油需求同比降幅扩大到5.82%,汽油和柴油消费同比继续下降,航煤降幅收窄有望回归低速正增长局面,与去年消费量基本持平。今年成品油需求下滑,对市场预期以及价格走势均呈现出较强关联因素。 行业前瞻:未来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结构调整 未来国内炼油行业将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结构调整和布局,提升先进产能占比,降低石化行业能耗,多举措提升石化行业提质增效。目前山东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有以下几个项目,主要包括齐鲁石化鲁油鲁炼炼化一体化项目计划2027年建成投产,届时将形成16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的生产规模,实现化工原料的自给自足。东明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1500万吨炼油、160万吨乙烯和220万吨芳烃二甲苯以及下游配套装置,重点生产高端化工类产品为主,持续推动减油增化,预计油品和化工的比例降调整至3比7,进一步调整油品的生产供应。 此外东营港PX上下游配套项目和裕龙岛PX产业链延伸项目,主要重点发展下游高端化工以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助力山东地区石化产业迈向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以及智能化发展。 主营炼厂多聚焦高附加值产品以及差异化路线,根据市场需求实时动态调整优化原料配置和调整产品结构,持续深化“油转化“油转特”发展思路,推动高附加值产品增产和化工轻油的灵活转化,推动炼油化工集约化发展战略,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增长和绿色低碳降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