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3月22日公布《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石油公司的低碳转型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大举布局获政策力挺。 行动方案要求,推动油气开发企业提高油气商品供应量、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存储能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发利用,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 油气业务自身用能的电能替代是主要目标之一。到2025年,通过新能源开发利用替代勘探开发自用油气,将累计清洁替代增加天然气商品供应量约45亿立方米。通过加大增压开采等措施,累计增产天然气约30亿立方米。通过低成本绿电支撑减氧空气驱、二氧化碳驱、稠油热采电加热辅助等三次采油方式累计增产原油200万吨以上。该文件同时提出。大力推进油气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持续推动能源生产供应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陆上油气勘探开发自消纳风电和光伏发电,风光发电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统筹推进海上风电与油气勘探开发,形成海上风电与油气田区域电力系统互补供电模式。 具体举措上,对石油公司而言,行动方案释放的实质性利好颇多: 在陆上,充分利用陆上油气田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优越、具备持续规模化开发条件的优势,着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重点推进大庆、长庆、胜利、塔里木、新疆、华北等油田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支撑油气勘探开发清洁用能,加快实现燃料油气的替代,提高油气采收率,大幅增加油气商品供应量。在油气矿区及周边地区,积极推进油区内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重点推广应用低风速风电技术,合理利用荒山丘陵、沿海滩涂等资源,积极推进风电就地就近开发。在新疆、青海、甘肃等油气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油气与太阳能同步开发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充分利用太阳能聚光集热及储热技术,实现油气生产过程的清洁化供热,助力低碳油气开发。 在海上,该方案明确,考虑到海上油气田开发和后续滚动上产涉及航空、运输、管道建设规划布局,周边区域新能源建设优先由油气开发企业统筹推进实施,逐步实现海上风电与海洋油气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政策保障,行动方案要求,各级能源主管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对于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用能清洁替代的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等新能源项目,优先列入各级能源发展规划。各电网企业要积极支持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智能电网,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支持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消纳。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用于油气勘探开发的风光发电、氢能地热等多能互补、源网荷储、微电网等新能源设施,作为油气开发项目的产能建设配套,整体办理备案手续。 近两年国际油价重回高位助推石油巨头们业绩猛增,但全球油气企业进军新能源业务的步伐并未因高油价盛宴而放缓。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国内三大石油公司近三年内新成立的合资或全资新能源企业及研发机构多达近40家。在新能源项目的市场化招标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三桶油”作为业主方的身影。 业内观点认为,油气企业在新能源领域不乏优势,气体储运、地热开采、海洋工程、化工技术等油气相关技术可直接应用于新能源领域。 “三桶油”在新能源业务拓展上各具特色,中石油在陆上新能源开发和电动出行领域频频出手,中石化的优势在于氢能和化工领域,中海油则主攻海上风电。 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此前在业绩会上介绍,2021年,中国石油新增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350万吨/年标煤。根据计划,中国石油将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力争2025年新能源开发利用总当量达到2300万吨标煤,产能占比在总能源量中达到7%左右;2035年实现新能源、油、气三分天下;2050年实现新能源占能源总量的半壁江山。 中国石化早前提出“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近年来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同时积极布局风能、光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 中国海油将自主开发海南CZ7集中式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建成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约50亿千瓦时。中国海油首席执行官周心怀今年初在业绩会上对澎湃新闻表示,该风电项目分两期开发,2023年预计投资17亿-2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