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两会圆满召开,各行各业代表均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提案。那么,今年都有哪些惠及油气行业的提案呢?从中我们能够读懂哪些行业未来趋势,以及个人发展规划呢? 01 低油价下,保护国内油田勘探开发 2020年3月以来全球油价呈断崖式暴跌,对油气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上游勘探开发环节可谓是元气大伤。 回顾过往,受地缘政治、大国博弈、贸易摩擦等因素刺激,国际油价愈发动荡,建立健全低油价下,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保护政策显得愈发迫切。于是,值此两会之际,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在内的多位行业人士纷纷呼吁,坚持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动摇。具体而言,从政策扶持角度,支持国内页岩油气、超深层油气、深水区油气等领域的勘探开发,包括税收政策、补贴政策等等;从技术发展出发,加大国内接替资源的技术攻关力度,实现效益开发;从资金保障方面,建议设立国家油气资源风险勘探基金,并将企业自设的风险勘探投入纳入国家基金,确保低油价时期勘探开发力度不动摇。 02 技能工人高质量发展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技能人才是石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支撑。 纵观国内油气行业的发展,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技术创新尚不能完全满足油气行业发展的需要。对此,行业需要加大创新投入,加快补齐短板,努力攻克石油石化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过程中,上至行业、下至企业需要完善创新机制,助推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 多位行业代表提议,应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产业大军,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等一系列的激励制度。从顶层设计上,完善技工等级晋升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为技能工人营造更完备的成长路径,形成崇尚技能、尊重技能工人的良好氛围。 03 加快石油石化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内石油石化的发展离不开前沿的技术装备支持。 多年来,我国石油石化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需要清醒的是,部分关键核心装备仍依赖国外制造,成为国内能源安全保障的不确定性因素。 基于此,中石化总经理马永生呼吁,国家层面明确牵头部门或在相关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归口管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攻关工作,统筹协调相关力量;同时,鉴于针对高端材料、关键装备、核心部件等“卡脖子”项目,建议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04 增强石油战略储备能力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面对阴晴不定的油价市场,以及原油供应的博弈,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意义不言而喻。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商业和战略原油储备量可支撑天数为80天,距离国际能源署(IEA)设定的90天净进口标准还存在一定距离,更远低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 对此,光汇石油创始人薛光林在内多位行业人士建议,发挥我国基建优势,加快推进油气储备建设。一方面,国家出资规划国内石油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达成并超过90天净进口标准;另一方面,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商业储备库,国家可以以合理价格租用,提高储备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05 “减油增化”,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过去数年里,从国企、私企到外企,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和煤化工项目争先上马,炼油产能过剩愈演愈烈。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炼油产能过剩将达到1.36亿吨。基于这一现实,国内多位石化行业代表提议,企业应完善产业链,通过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把炼油过剩产能向高端化工转型,来应对国际石化巨头在高端领域的竞争。 从国家角度而言,国家应加强乙烯、丙烯、苯、二甲苯等基础化工建设项目规划和审批,严控新增炼油及石油化工项目,推动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优化。 06 惠民、惠企,推进成品油市场化改革 作为石油行业的终端环节,成品油市场聚集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代表的国企,以及外资、民企等大批零售商,又与消费者关系最为密切。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免存在问题。 对此,行业代表提出了诸多提议,但大多围绕着成品油市场化进程开展,具体如下: 一、提议调整“地板价”机制,推动成品油定价机制从政府指导向完全市场化迈进,让普通消费者共享市场红利;二、调整成品油消费税征收,从炼油厂后移至加油终端,以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三、完善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制度,让民营享有更多市场自主权,进而缓解国内市场压力。 07 三桶油、延长石油须聚焦主业 多年来,国有企业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担当着引领带头作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压舱石”。 继往开来,代表委员们呼吁继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企运行机制。具体而言,代表建议加快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而聚焦主业,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对于三桶油、延长石油等队伍而言,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提质增效的攻坚战中,提升我国油气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 08 化石能源、新能源协同发展 能源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其转型与发展是一个长期命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拥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与核能五大能源主体,以此为基础,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有代表们就建议,做好顶层规划,抓住新基建的发展机遇,布局好石化、电力等传统能源领域,实现规划的统筹性、科学性;立足现有能源体系,实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融合互补 ;以数字化为契机,做好可燃冰、氢能、储能等前瞻性能源技术的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