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10日,在长达近8个小时的漫长会议之后,欧佩克和非欧佩克成员国(欧佩克+)终于敲定了一份减产协议。 协议确定,自2020年5月1日开始减产1000万桶/日,为期两个月;自2020年7月起,减产800万桶/日,至12月;自2021年1月起减产600万桶/日,至2022年4月。 这是欧佩克成立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减产协议。但是,达成的减产协议并未能提振国际油价。截至记者发稿,WTI原油期货价格报23.19美元/桶,当日下跌7.57%;布伦特原油价格报31.99美元/桶,当日下跌2.59%。 欧佩克机制是由沙特主导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但全球产油大国美国并未参加这一机制。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在国境关闭、工厂停工、飞机停飞等等因素影响下,石油需求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幅下降,即便1000万桶/日的减产幅度已经是全球原油日需求的10%,依然无法填补超过3000万桶/日的需求下挫。 也是因此,能否提振国际原油价格的关键,是除了欧佩克+之外,其他国家的减产意愿,包括美国、巴西、挪威和加拿大等。 在后续将要举行的G20能源部长会议上,沙特还将与其他国家在此基础上讨论更进一步的减产,减产幅度可能达到500万桶/日。 美国是否加入减产? 在此次会议召开之前,全球产油大国的关系扑朔迷离。即便在会议召开期间,墨西哥一度拒绝减产协议,直到最后才投出了赞成票。 此前,沙特曾表示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等G20组织的大型产油国都加入减产协议,沙特才会同意合作;俄罗斯表示,已准备好与美国和OPEC一起大幅减产1000万桶/日,俄罗斯还称,如果美国愿意减产,俄也愿意削减10%产量。 如果沙特和俄罗斯说服美国,达成的减产协议将是历史上覆盖范围最广、最有影响力的“OPEC++”减产协议。 尽管美国国内有非常严格的反垄断法、反托拉斯法,联邦政府无权要求生产商进行减产,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无法对国内产量进行管理。 实际上,美国州政府下的监管机构有发放勘探许可证、召开听证会、建议生产商减产的权力,以德州铁路委员会为例,该组织就拥有对企业进行配额制生产管理的权力。 可能的结果,一是美国以模糊的口径表态减产,比如以页岩油平均资本支出下降多少、或者比预期产量减少多少来作为减产依据。 二是部分州参与减产,类似于去年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油砂生产商减产的方式,比较可能的州是德克萨斯州和北达科达州。 市场情绪或难以扭转 即便美国最终同意减产,市场上达成了一份超乎以往的减产协议,也并不意味着原油市场的现状会在短期内得以扭转。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多数国家采取严格的封国封城举措,当前全球有超过30亿人隔离在家,多家航空公司削减70%以上运力,欧洲90%以上的飞机已停飞。 有机构预计4月份全球石油需求大幅下降2000万桶/日左右,全年石油需求大幅下滑,同比负增长300-350万桶/日左右。 短期内,新冠疫情下的石油需求大幅萎缩仍是现阶段石油市场的核心矛盾。 同时,全球石油库存快速攀升,库容即将耗尽。国际能源署(IEA)表示,供应减少1000万桶/日不足以抵消石油需求的大幅下降,预计二季度全球石油库存仍将增加1500万桶/日。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或许能够在短时间内走出低谷,但从中长期走势看,依然取决于疫情对需求带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