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斗争时期,无数共产党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宏伟壮志,为了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共产党人价值观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 对党忠诚: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要义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井冈山斗争在短短2年4个月的时间里,牺牲的革命烈士就有4.8万余人。广大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抱着“为主义而牺牲”的坚强决心,面对威逼利诱大义凛然,遭受严刑拷打忠贞不渝,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许多人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对党忠诚的慷慨壮歌。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在敌人的酷刑面前铁骨铮铮、守口如瓶,敌人割掉了他的舌头,他就用脚趾蘸着自己口中流下的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充分显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为掩护红四军主力撤离而受伤被捕的朱德之妻伍若兰,在吊打、踩杠子、插竹签、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各种严刑中坚贞不屈,直至头颅被敌人砍下都没有透露关于朱德和红军的半点消息,只留下一句铮铮誓言:“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若要我低头,除非日头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井冈山时期其他脍炙人口的“刘真慷慨就义”“谢开甲宁死不屈”“曾宝华全家护印”等英雄儿女的忠诚壮举,在后人心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也为红旗高高飘扬、革命夺取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实事求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思想精髓 90年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层峦叠嶂崎岖蜿蜒的井冈山区,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高举革命的鲜红旗帜,点燃了燎原的星星之火,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这是实事求是的伟大实践。在攻占南昌、长沙的起义失利后,毛泽东根据大城市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独辟蹊径,引兵井冈,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退却,创立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闯出了一条新路。在创建根据地过程中,毛泽东同党内一些主张“焦土政策”以及远离大本营、冒进湘南的“左”倾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同时将支部建在连上,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从政治上、思想上巩固了党的领导。可以说,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井冈山根据地,就没有井冈山道路,也就不可能有后来革命的最终胜利。 群众至上: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平心而论,毛泽东率领的这支吃了败仗的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当地的群众之所以要冒着性命之忧去接纳,主要在于我们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统一性和内在一致性。红军一到井冈山,就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制定了我们党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农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极大地激发了革命热情。红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签发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旗帜鲜明地指出:红军宗旨,民权革命;革命成功,尽在民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党的宗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具体体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敌人严酷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中,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来,成功地做成了毛泽东所说的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一大“奇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祉,从而获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鼎力支持。 艰苦奋斗: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重要基石 在“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足万担”的井冈山,加上国民党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我们党和人民遭受的困境是空前的。在自然环境和斗争环境都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党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广大官兵一起挖野菜、啃干粮、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组织耕田队发展农业生产,开辟和恢复大陇、草林圩场,沟通赤白贸易,组织群众熬硝盐,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克服困难才渡过难关。为了节省灯油,毛泽东晚上在茅坪八角楼办公只点一根灯芯,正是在这盏灯下,他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在陡峭的挑粮小道,40多岁的朱德军长坚持和战士们每天往返100多里下山挑粮,“朱德的扁担”成为美谈。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被美国作家斯诺称为共产党人身上蕴藏着的一股巨大的“东方魔力”,这股力量是兴国之兆、胜利之本。 清正廉洁: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鲜明底色 当官不能图个人发财,这是共产党的“规矩”。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的很多干部就是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典范,展现出了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和浩然正气。毛泽东率秋收起义余部上井冈山,一开始就制定和颁布了严明的纪律,这些做法后来在战争实践中逐步完善,从井冈山时期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发展到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今天我们建设廉洁政治仍有借鉴意义。部队掰了老百姓的苞谷,毛泽东发现后,即放下一块银元埋在土里,并插上木牌加以说明。转移到中央苏区之后,党员干部纪律严明,不谋私利,对群众秋毫无犯,建立了惩防并举,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党风廉政建设机制,处决了谢步升、左祥云等腐败分子,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增强了干部的廉政意识,使苏维埃政府成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