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往往有许多重要的时间节点或关节点,在这些重要节点上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往往会使人有更多的历史感悟,给人更多的智慧启迪。如同我们在攀登高峰时,在层峦叠嶂中有许多重要的关口和山峰,在那里回望,更觉得豁然开朗、江山如画。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国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根本制度60周年,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2017年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90周年,在革命的紧急关头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八七会议”90周年,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党的五大召开90周年,全民族抗战开始80周年,也是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俄国“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特别是今年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中国共产党将以新的姿态迎来建党一百周年。李君如同志2016年写成、2017年出版的《时代大潮和中国共产党》一书正是在这样重要的历史节点上观时代大潮,看百年巨变,回眸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历史风采,展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 观潮、识潮、顺潮、适潮 《时代大潮和中国共产党》一书区分了时代、时代主题和时代潮流或时代大潮,认为时代揭示的是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时代主题强调的是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显现的那些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时代大潮指的是时代变动过程中出现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趋势。作者运用列宁的“帝国主义时代”的理论,“战争和革命”“和平和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在96年的历史中如何顺应汹涌澎湃的历史大潮。 作者引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开篇,“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作者富有诗意地总结出“顺应时代潮流”的四个步骤和三种境界。四个步骤就是观潮、识潮、顺潮、适潮,就是要在用心观察、认真识别的前提下和基础上,能够顺从和适应时代潮流。三种境界的第一种境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第二种境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第三种境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古往今来,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成功的党,都应该有这样三种境界。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就有这三种境界,是时代大潮的引领者。 审时度势的方法论 《时代大潮和中国共产党》一书力求在研究方法上创新,就是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时代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时代挑战的新视角,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重大事件,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作是不断应对新的挑战、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大潮从而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 每当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为何能正确审时度势、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从而取得胜利呢?这是我们研究党史时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在书的第二、第四部分给我们提供了哲学方法论。任何一个阶级、政党和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与历史命运,都要经受时代潮流的冲刷和检验,大浪淘沙,时代大潮对他们做出评判和历史定位;对于任何人来说,顺应时代潮流是具有先进性的标识,顺应时代大潮就能够保持先进性;在社会大发展的关键时刻谁能够掌握前进的“历史主动性”,谁就能主动顺应并驾驭好时代大潮、立于潮头。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纷繁复杂的历史大变动中,把“国情”和“时代”结合起来,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国情”)和时代特征(“时代”)结合起来,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就是“实事求是”即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正确地审时度势、顺应和驾驭时代大潮,还要有“世界眼光”和“历史思维”。“世界眼光”是一种横向拓展全面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历史思维”是一种纵向延伸全面看问题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和党史的重要论述体现出来的大历史观就是“历史思维”的典范。一纵一横方能判断时代潮流的大趋势。除此之外,要正确审时度势还需要“科学预见”的思维方法,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坚定意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时代大潮和中国共产党》一书是案例研究的典范。 作者对于毛泽东“冷战共处”的策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五件大事、民族独立运动的六件大事的分析,对于邓小平应对国内外政治风波,把握住三大时代潮流、打出三张好牌的分析,都非常出彩。 书的第三部分用十个案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善于把握时代大潮、审时度势。例如,大革命失败后“高潮”与“低潮”之争,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五一口号”的提出与新中国的诞生,《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改革开放、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等,一直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治国理政,一个个案例是最鲜活的教材,证明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历史的哲学反思 《时代大潮和中国共产党》既是一部历史研究著作,也是一本哲学著作,书中结合解读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著作、邓小平同志的重要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历史进行大量的哲学反思。 例如,作者在书的第二部分对于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对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的解读,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的解读,在第四部分对于《论持久战》的解读,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解读等等,体现出了系统思维和矛盾分析方法,揭示出这些著作和思想闪耀的唯物辩证法光辉和历史唯物论洞见。 作者对于人们熟悉的历史事件和习以为常的概念与提法,总要问个为什么。层层设问,抽丝剥茧,逻辑严密,引人入胜,给我留下的是关于党史的哲学思考。 因为该书史料考据多,原著解读多,历史分析多,哲学反思多,所以留下了作者在书的“结束语”中自己发现并表示歉意的一个问题,即本来希望将书写得通俗易懂、具有比较强的可读性,但是“材料堆得太多了,不好看”。不过,我认为,正像李君如同志讲课主要是讲给有理论兴趣的人听的一样,李君如同志写书也主要是写给热爱理论思考的人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