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在虚拟网络上,几乎每个人都处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圈”“生活圈”“交际圈”“朋友圈”。 如果说“工作圈”反映着一个人的“面子”,“朋友圈”则反映着一个人的“里子”——“熟人”之间,更容易显露一个人的真性情。 那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有怎样的“朋友圈”?在“朋友圈”里,我们又应有怎样的言行? 多些君子之交、群众之交,少些利益之交、权钱之交 在一些人热衷于“混酒场”“交朋友”“拉关系”时,大城县第一中学常务副校长杨明章,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雅好”:与书为友,以书会友。 杨明章爱读书,也酷爱藏书,如今藏书已经超过5000册。早在2006年他就开放自己的藏书,成立了“笑长书屋”,一届又一届学生在这里汲取营养、陶冶心灵。 2015年初,他发起成立了以服务中小学教师为主旨的燃灯者读书会,并创办了燃灯者公益书屋。目前书屋已拥有高品质图书4800余册。 随着读书会影响越来越大,申请入会的人越来越多。为此,他们又相继成立了大城一中读书会、凌燕诗社、大城亲子读书会等,作为燃灯者读书会的分会。如今,读书会的会员已发展到几百人,涉及很多行业、部门。 燃灯者读书会定期举办活动,向会员推荐一本好书,两周后再一起交流读书体会。 大城团县委副书记王家婷是一名年轻党员。加入读书会后,她不仅经常参加活动,还自费为书屋捐书。在她的带动下,团县委的几名干部也纷纷加入了读书会。 在燃灯者读书会的示范带动下,大城县人武部、农行大城支行等也办起了自己的读书会。 “读书其实就是交朋友,在生活中不可以没有朋友,更不可不读书。”杨明章欣慰地说,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读书,交流读书的心得,共同进步,这种“心灵之约”,比大吃大喝有意义得多。 “80后”党员、河北月洋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王月洋,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那就是他发起组建的“道德90后”公益团队。 “大家本来素昧平生,通过报名、选拔才聚到一起。”王月洋说,是爱心和责任将大家凝聚的。 “道德90后”团队自2014年成立以来,经常在大学开展活动,已开展各种励志、公益性主题演讲30余次。开展公益活动50余次,参与志愿者数量超过3000人,上万人从中得到帮助。 今年3月份,看到省会市区的环卫工人很辛苦,王月洋萌生了为环卫工人送豆浆的念头。倡议发出后,很快就有人报名参加,“一杯豆浆送温暖公益行”活动从此启动。 每周六凌晨,王月洋都和伙伴们一起制作热豆浆。然后,从红旗大街南二环路口一路向北,只要见到环卫工人,就递上豆浆、鸡蛋,几个月来他们已累计送出1000多杯豆浆。 义务支教、义务演出、义务植树……“道德90后”团队组织开展的公益活动,在朋友间广泛传播,又把更多的年轻人吸引进来。 7月10日,他们组织的2016暑期支教志愿服务团正式出发。由10名大学生组成的小分队,开始了在平山县高洼村为期三周的支教。 “同公益交朋友、同志愿者交朋友,我认为这是当代生活的时尚。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党员可以把根深深扎入泥土,更深入地了解民情,激励我们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王月洋这样“总结”自己的心得。 “人生不能没有朋友,当今时代更是如此。但对党员干部来说,同什么人交朋友、如何对待朋友间的交往,不是单纯的个人喜好问题,而是关系到党性品行、做人为官、修身用权。”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孟庆云说,交什么样的朋友,反映着一个人的性格品格、追求趣味。有的党员干部交友不慎、没有底线,与溜须拍马的人交朋友,或与无良商人“勾肩搭背”,或搞“江湖义气”,结果被所谓“朋友”拉下了马。所以,党员干部应自觉端正“交友观”,慎重对待“朋友圈”。要多些高尚追求,少些世俗人情;多些君子之交、群众之交,少些利益之交、权钱之交;多交益友诤友,少交媚友损友。 虚拟的“朋友圈”,也有党员形象和群众路线 除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圈”,如今,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还构建了虚拟的“朋友圈”。有事儿没事儿刷刷手机的“朋友圈”,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常态。 对于微信“朋友圈”,曾有人以为是私人空间,有言论自由。但孟庆云指出,微信“朋友圈”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渠道,具有媒体属性,所以不属于私人空间,而应属于公开场所。如果党员干部通过微信“朋友圈”妄言妄语、胡言乱语并被广泛转发,就会造成恶劣影响。 孟庆云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有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等行为的,要视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这为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划出了“红线”,应切实遵守。 另外则有一些党员干部在微信“朋友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要么像“鸵鸟”一样“潜伏”,除了“晒”出好山好水好风光外极少“冒泡”;要么像“中转站”一样,转转“心灵鸡汤”、养生信息,与火热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对微信“朋友圈”“敬而远之”,还是“乐在其中”?省政协副秘书长任会君选择了后者。他用自己的方式,发正声、发实声、发美声。 2015年初,他初涉微信“朋友圈”,最初是为了方便和在外地读书的孩子交流沟通,没想到成了微信“朋友圈”的“铁粉”。1年多来,他几乎每天发文,还建了自己的公众号。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微信‘朋友圈’里确实应该提高辨别力,自觉做到不传谣、不造谣,但不露头、不发声,也不是一个应有的状态。”任会君则认为,现在各种声音充斥网络,党员干部就要敢于“亮剑”,解疑释惑,激浊扬清。 7月19日以来,我省多地遭受暴雨洪灾侵袭,部分地区受灾严重。网络上有些人散布洪灾相关谣言,“多个水库放水、一个村庄死了700多人”……引起当地群众的恐慌。任会君坦言,他也在网上看到类似的新闻,但并没有转发,而是从当地媒体及权威部门了解消息。同时,还将各级政协系统参与抗洪救灾的举措发到“朋友圈”,向全社会传递正能量。 诞生已一个半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是已经过时了?6月30日,任会君在朋友圈中转发了光明日报的文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会过时》,其中指出,与时俱进的政治经济学不仅不会过时,而且完全能科学解释和逐步解决当代中外重大经济难题。 “好的文章,有思想、有见地,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央和省里的大政方针有指导意义。”任会君深有体会地说。 除此之外,任会君还把机关的工作动态及自己创作的诗歌,发布到“朋友圈”里。他创作的组诗《子弟兵的呼唤——平山团记忆》发到“朋友圈”后,已有5000多人浏览,很多人留言点赞。 “群众到了哪里,民意到了哪里,领导干部和群众工作就要到哪里。移动互联时代,需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孟庆云说,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及时补上媒体素养这一课,善待、善用微博、“朋友圈”等新媒体。 省司法厅驻平山县上三汲乡精准脱贫工作组,就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尝试。 今年初,工作组来到平山县上三汲乡的南七汲村、中七汲村和蒲北村,通过调查了解,帮这些村制定了发展土豆种植脱贫致富的思路。今年4月,他们还建立了“情系人民”微信群。党员干部不仅在群里发动群众种土豆,还想方设法帮村民传递土豆销售信息。如今,该群成员已增加至108人,除了工作组的干部,还有平山县委组织部、上三汲乡党委政府和南七汲村的党员干部。 “中七汲的土豆被订购一空,明天就送货了。”“南七汲的土豆被订购了40吨。”“蒲北村的土豆也要送货了”……目前,3个村300多户贫困户种植的近500亩土豆,已全部销售一空。仅此一项,就增收100万元。 “驻村干部中绝大多数是党员,决不能让老百姓把驻村干部当成‘水中的篮球’‘井底的葫芦’,光下乡不干事。”驻村干部、省司法厅副巡视员任建庆说,为随时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想出了建立微信群这个办法,没想到效果还不错,既方便了沟通,又加强了联系。 “一个人的手机通讯录,是其‘朋友圈’的真实反映。党员干部的手机通讯录里保存的群众电话号码多,那才叫群众关系好。”孟庆云说,李保国的手机里存有几百个农民的电话号码,是其“接地气”的很好例证。广大党员干部应向李保国同志学习,通讯录里、“朋友圈”中,多些辖区群众、服务对象、弱势群体,多些“民味”。移动互联时代,除了要能和百姓坐到一条板凳上,还要能和他们建立通讯“直通车”,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党群干群“心连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