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了2014年纪检监察组织工作重点。其中一项,是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提出关于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施意见,明确有关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党的纪检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之一。各界之所以高度关注,是因为监督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有效落实,直接关系着“打老虎”和“拍苍蝇”的成效。
从一年多来的反腐成绩单看,“老虎”往往职务高、权力大、贪腐数额巨、破坏力强、备受社会关注;而“苍蝇”则点多面广,直接面对群众,直接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传播“病菌”的范围更大,又处在政权的神经末梢,危害不容小觑。
当前,反腐败斗争错综复杂,从已查处的案例来看,“贪官潜伏期”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腐败官员在基层时就曾有或大或小的问题,虽多次被群众举报,但不仅未被查处,还步步高升,随着职位的升迁、权力的增加,小贪会变成大贪,慢慢从“苍蝇”养成了“老虎”。
故小贪不禁大贪必多,“苍蝇”也会变“老虎”。当“打虎棒”一次次高高举起,尤当深思,如何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苍蝇”变“老虎”的背后,既有社会上对“小贪小腐”见怪不怪的畸形心态与土壤,有“边腐边升”、“带病提拔”的官场怪相,也折射出纪检机构监督力度不够的困局。
以往,有的纪检机构受制于同级党委,属于“半同体”、“半异体”监督,作用的发挥很容易受到干扰。这就导致在“苍蝇”长成“老虎”的过程中,随着权力的增大,有能力监督者鞭长莫及,了解内幕实情者又不敢监督。
因此,如何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部署后,去年底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又再次明确提出,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并强调,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
除此上述种种努力,还应多管齐下,严把干部选拔任用环节,构建多渠道、全方位、多元化的监督体系等等。总而言之,唯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方是杜绝“苍蝇”长成“老虎”的治本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