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y Info
党员天地
协会动态
行业动态
市场资讯
党员天地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党员天地  
 
发挥好人民政协的凝心聚力作用
 
2014-03-04    
 

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2000多位政协委员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建言献策,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力量。中国协商治理有哪些基本特点?协商民主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民主集中制的整体效能?本网就这些问题精选十八大以来《求是》《红旗文稿》所刊发的优秀理论文章,以飨读者。

 

中国协商治理的基本特点

协商治理,是政治主体基于政治组织和公民的政治权利,以协商和对话的程序和形式达成共识或者协调分歧,以实现国家和公共治理利益目标的特定政治机制。中国的协商治理产生于协商政治与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历史、国情、政情、社情和民情,在长期的人民民主政治实践基础上创造和发展的。它既是人民民主的运行机制,也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重要方式,还是中国特色的人权实现和保障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党与政党、政党与界别、政府与社会、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协商共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

发挥好人民政协的凝心聚力作用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实现形式。发挥好人民政协的凝心聚力作用,是党中央提出的要求。凝心,就是要使全体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聚力,就是要使人民群众的实践汇聚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所有的工作都要落实和体现在凝心聚力的作用和效果上。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的本质体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要求,指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是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化表达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标志着我党在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准确把握协商民主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关系的实质

协商民主经过多年的探索,渠道不断拓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渠道上:一是统战部邀请党外人士,进行民主协商;二是人民政协由党外人士参加,共同开展协商议政;三是人大常委会和人民代表大会中有党外人士构成;四是政府及其部门有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一起合作共事。在这样四条渠道中,都会有政治协商。但不能将协商民主泛化,有些渠道有协商民主,但主要不是协商民主。实际上,对我国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动,应当说人民政协功不可没,率先是由全国政协发起的,我感到,应将人民政协理解为协商民主的主要渠道,这是人民政协对自身的一个理论自觉、制度自觉和道路自觉。

最大限度发挥民主集中制的整体效能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织领导原则。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理性和务实。因此,认识民主集中制“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就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不能仅仅从词语组成上去理解,而要从理论、历史、实践和制度机能的多个角度深入认识。“民主”与“集中”不是机械组合关系,不是区间隔断关系,不是简单上下对应关系,也不是时空递进关系,更不是正负排斥关系,而是组织肌体内有机的、依存的、互动的、共生的关系。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上海市浦东新区石油制品行业协会
Copyright 2008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21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