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起磅礴力量。 一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书写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光辉篇章。 群众路线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实现彻底解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牢牢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并牢牢坚持了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的鲜明体现,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 群众路线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以民为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秉持的重要政治思想。从《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到朱熹所言“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都包含着“国之根本在民”的朴素观念;从《荀子》“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告诫,到董仲舒“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的论断,无不反映出执政者与民众关系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积极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同时将群众路线运用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群众路线铸就了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10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心一意坚持走群众路线,既发动了群众,又获得了群众的支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到指导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根据地建设等各方面,创立了人民战争理论,为赢得抗战胜利凝聚起“最深厚之伟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得到进一步发挥、发展和丰富。在淮海战役中,军民同仇敌忾,并肩战斗,谱写了一曲人民战争的壮丽凯歌,陈毅元帅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党坚持和贯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路线和政策方针,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只要党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就能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无往而不胜。 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根本目的、根本动力、根本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刻论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涵。 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主席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中,强调最多、分量最重的就是“人民”二字,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揭示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特别是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充分彰显出“一切为了人民”的使命和担当。 造福人民的目标追求。习主席深刻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宣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新时代10年,从如期打赢“一个也不能少”的脱贫攻坚战,到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我们党的根本理念都在于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一“国之大者”,根本目的都在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一质朴愿望。 人民满意的检验标准。“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我们党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须也只能由人民群众来检验,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必须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自觉从群众需要出发,群众拥护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纠正什么。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依靠人民的实践路径。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古人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的事业就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就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习主席强调,要“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这是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团结带领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保证。 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不懈整治“四风”,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成为全党孜孜以求的情怀和担当。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当好“人民的勤务员”,饱含忧民、爱民、为民的真挚感情,善于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夙夜在公、驰而不息的奋斗姿态诠释“不负人民”的赤子之心。 三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牢记初心使命、践行根本宗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只要我们始终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人民就会铁心跟党走,党的事业就能长盛不衰。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融入工作的各个方面。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要练就服务群众过硬本领,善于运用新思路新方法做实做细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落实完善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各项制度,把民心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 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优势,坚持民主决策,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让各项决策更加科学合理,让各项工作更加精细周全。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充分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党员干部要习惯在“聚光灯”下工作,把接受监督作为一种政治上的清醒和担当,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全力以赴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 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敢于为民担当尽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