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认识做好人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健康发展。”“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场合广泛开展人权宣传和知识普及,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做好人权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开展人权知识教育。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当代中国人权观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按照《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目标要求,积极依托现有教育体系,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人权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人权意识。加强中小学人权教育,将有关珍惜生命、平等意识、保护隐私、未成年人权益等人权知识融入中小学相关课程,丰富教育方式手段,拓展教育实践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促进人权知识在中小学的普及。鼓励高校开展人权通识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持续支持高等院校开设人权相关专业课和通识课,编写人权相关教材,加强人权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在公共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人权知识培训,形成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职场文化。强化公职人员特别是基层公务人员,如公安、法院、检察、民政、社保、卫健、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人员的人权知识培训。将人权知识培训作为公务员考试、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在年度培训中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人权培训。把人权法治教育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重要内容。支持企事业单位人权知识培训。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常设性的人权培训制度,在人力资源培训中增加人权内容,形成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企事业文化,加强对海外中国企业的人权知识培训。发挥群团组织优势,促进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更有保障。 立足中国人权实践,加强人权研究能力建设,开展人权研究。鼓励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人权理论、制度、政策研究,结合中国和世界人权发展实践,不断丰富发展人权理论。依托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提炼原创性概念,不断推出优秀人权研究成果,发展我国人权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强人权智库和人权研究基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理论扎实、学术精湛、熟悉国际规则、会讲中国人权故事的高端人权专家。积极举办多种形式的人权理论和政策研讨会,在国内外开展广泛的人权学术交流。 创新传播方式,广泛传播普及人权知识。在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活动场所开展人权专题展览、讲座等活动,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渠道向民众普及人权知识,结合涉及人权保障的典型案例进行人权知识的宣传普及。加强人权议题新闻发布,围绕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和国际人权热点举行新闻发布会、吹风会、新闻茶座,发表白皮书和专题报告,及时提供权威信息,发布涉及人权司法保障的典型案例。 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只有运用多种形式,广泛传播、普及人权知识,切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良好氛围,推动正确的人权观念入脑入心,人权法治保障机制才能落地生根,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权利需求才能不断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