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4000多亿元减税落地、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近期,有关中国市场主体发展的好消息频出。对此,相关人士指出,新增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体现的是中国经济微观基础的积极变化,凸显了中国经济强劲的内在活力。接下来,随着超1万亿元减税降费的逐步落地、“放管服”改革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将进一步轻装上阵,市场主体活力会持续迸发。 五年猛增超七成 近年来,中国市场主体数量呈现了“井喷式”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16日,中国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其中企业超过了3100万户),5年增加70%以上。其中,商事制度改革4年来(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底),新设市场主体6202.81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从改革前的3.1万户增加到5.27万户。 “新增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体现的是中国经济微观基础的积极变化,说明企业、个体工商户对当前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越来越强,这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扩大就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主体大幅增加的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设立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占比达到80%以上。 在扩大就业和税收方面。数据显示,从2016年三季度到2017年三季度,新设小微企业户均从业人员由开业时6.27人增加到7.42人,增长18.4%。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国报送年报的企业纳税总额由2013年的9.66万亿元提升至2016年的13.65万亿元。 迎来最好创业期 市场主体活跃度的持续提升,得益于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专家指出,5年来,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涉企证照大幅精简,经营许可审批改革不断突破,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取得突出成效。同时,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到2017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提高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上升了65位。 “商事制度改革不仅实现了办事流程的优化,更重要的是积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真正为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保障。”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会长何昕说,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组织开展的商事制度改革成效评估表明,创业创新热潮持续高涨,与国家创业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 德国《创新工场》杂志近日刊发的一篇题为《亲爱的创始人,不要去硅谷,要去中国!》文章称,中国已成为初创公司、创业加速器和企业孵化器的中心。中国有约7500个企业孵化器已“生产”约22万家中小企业。目前全球232家大型独角兽公司中,有62家来自中国,而德国只有4家。 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为民营企业保持定力、坚守实业平添了强劲动力和巨大信心。“我们坚定地看多实体经济。目前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创业期,也是实体经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大规模减税落地 今年,“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还将继续深化,进一步推动企业轻装上阵。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指出,距离全国两会闭幕不到10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即明确了下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自5月1日起制造业等行业和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分别从17%和11%降至16%和10%。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将工商业年销售标准提至与服务业相同的500万元。对装备制造等合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总体上要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其中税收是8000多亿元。这次深化增值税改革,减税4000多亿元已经落地,剩下的4000多亿元减税也会迅速落地。 “降税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在企业毛利率不变的情况下,税负降低就意味着企业税后利润的增加。企业对于税改都非常欢迎,经营者也非常受鼓舞。”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说。 张立群指出,减税降费之外,深化“放管服”改革也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等一系列措施都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为各类市场主体增添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