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环境污染凸现,许多城市受到雾霾的困扰,大量的能源消费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雾霾的主要原因,而环境治理的迫切性,使能源清洁化和多元化摆在了能源生产革命的首位。去年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65.5%、33.7%,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发展目标。报告中强调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突出了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十九大的提纲挈领下,能源领域将面临新的挑战。 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现有的能源体制机制体现了满足能源需求的优越性,但目前中国已进入从经济重“量”转为重“质”的发展阶段,现有的一些能源体制机制将不利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环节,而中国能源发展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既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结果,也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成功的保障。中国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引领着全球能源转型大潮,尤其深刻地诠释了中国能源清洁转型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中国能源发展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与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密切相关,需要通过完善能源制度来保障能源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成果,提高能源制度自信。 能源消费革命的范围覆盖面很广。主要指提升各消费领域的节能和效率,减少不合理的能源消费,调整产业结构以影响能源消费结构,注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节能环保,改变生活方式等。 从国情来看,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还需要大量能源消费的支持。据统计,去年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65.5%、33.7%,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然而能源资源相对缺乏,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平均储采比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能源价格实行指导定价政策,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需情况,也没有将资源稀缺和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成本纳入定价考虑,存在比较大的交叉补贴。能源价格是影响能源消费的关键性因素,能够推动节能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如果失去了对消费者的价格激励,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就难以实现。因此,能源体制机制是影响能源消费革命的关键。改革的重点在于形成充分反映市场供需、环境成本和资源稀缺成本的能源价格,使能源使用者面临恰当的成本约束。 能源生产革命主要是指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基础上,提供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使能源结构清洁化、低碳化和多样化。近年来环境污染凸现,许多城市受到雾霾的困扰,大量的能源消费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雾霾的主要原因,而环境治理的迫切性,使能源清洁化和多元化摆在了能源生产革命的首位,也符合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思想。 由于增长潜力比较大的发电光伏,目前占能源消费比例很小,而只能等比例大了,在中长期才能对煤炭替代起比较大的作用。短期内天然气替代煤炭是城市治理雾霾的主要措施,一些地区通过“煤改气”取得了减排成效,但也遇到了“气荒”问题。因此,确实提高中国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同时又不大幅度提升能源成本和对外依存度,政府需要支持非常规天然气发展。而加快非常规天然气的技术进步速度和降低成本需要更为广泛的参与,有赖于从能源体制和价格机制上鼓励多元资本参与,包括配套能源价格改革、开放管网基础设施、减少社会资本投入的风险和盈利的不确定性。 十九大的美丽中国目标对能源生产革命寄予很高的期望。能源生产革命的重点在于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培育创新型的技术、产业、商业模式,促进能源利用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挖掘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历史经验说明,产业革命与能源利用技术的关系密不可分,未来能源清洁转型依赖于储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革新,以及互联网的广泛运用。 显然,能源技术创新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包括能源行业体制和能源价格机制的改革和完善,而这都属于能源制度建设范畴。提高能源体制改革,市场竞争越激烈,参与主体量越大,越容易促进技术创新的进程。市场竞争直接关系到能源消费和生产的有效性,能源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信号,通过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理顺能源生产、运输、消费传导链的价格,可以减轻产业链扭曲,从而提升各个环节的技术创新。 中国面对庞大的能源需求、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等问题,需要通过能源革命来不断完善能源制度;而更为完善的能源体制机制反过来可以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也是能源自信的基础和保障。理论上,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与能源制度改革和完善是一个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过程。 能源制度对能源消费和生产革命既有支持,也有制约的作用。十九大报告体现出了政府对能源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具有坚定决心,主要分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行业准入和行业体制结构、政府的调控和监管三个方面,具体包括能源价格机制改革,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构建有利于竞争的市场体系,同时转变政府对能源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制体系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