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中国经济8月份主要指标数据,尽管包括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等在内的多个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但主要指标仍保持较高水平。 多位专家表示,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短时的降速和阵痛是为了助推经济走得更稳、更远。 短期波动不必过虑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指出,此前已预测到,今年中国经济将呈前高后低的状况。 万喆指出,上半年的经济增速加快,实际上有去年政策等原因的滞后和超调作用。中国经济调控在去年年底进入防风险阶段,万喆说,今年的政策都旨在加强监管、防止货币放水、控制经济泡沫和脱实向虚,在这种相对收紧的主题下,经济转型是第一要务,肯定会出现一段增速有所下降的状况。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实际上短期的经济波动事出有因,其中不少还是偶然因素。 如投资回落主要受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影响。而7-8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回落有一定的偶然成分,如受环保、天气过热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同样也影响了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诸建芳认为,由于目前工业品产能过剩问题基本得到化解,制造业投资增速偏低意味着产能扩张的速度滞后于需求扩张的速度,这将导致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最终推动企业盈利改善,生产和投资意愿上升。所以,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反弹仍然是未来趋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也在当日解释称,短期的波动经常会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如气候、基数等方面的影响,它不一定能代表整体趋势。比如最近两个月,多地高温多雨的天气对很多经济指标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多角度、多维度地观察后发现,8月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发生变化。 经济中长期向好 刘爱华认为,基础趋稳、活力增强、预期向好是下半年延续目前经济发展态势的三大支撑。以基础趋稳为例,刘爱华指出,上半年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会助推消费升级的态势,叠加供给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使消费有条件保持较快增长。同理,企业效益的提升也会增强其投资能力,而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则会保持外需的稳步向好,这些就是正在趋稳的基础。 刘爱华提及,在工业、投资、消费领域,转型升级的步伐均有所加快。新旧动能转化难免带来阵痛,但转型步伐加快,能推动中国经济运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万喆也指出,今年中国在科技进步、转型升级、环保达标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旨在实现结构性优化。短期看,一些落后产能、污染产业和一些靠“吹泡泡”做大的企业可能会受到冲击,但长远看,这是必要的。不经历这种阵痛,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 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万喆认为,接下去还要更深入地改,深刻了解供给侧的扭曲和矛盾究竟在哪里,要把供给侧的机制调整到与市场、需求侧相适应的路上来,把只希望短期供给,只想要短期效应的思路彻底改变。不要因噎废食、讳疾忌医,还没出清就怕数据不好看。 诸建芳等分析师也对中国经济作出中长期乐观的判断。他们认为,从人口和城镇化等趋势来看,未来2-3年房地产投资仍有望保持2%-3%左右的增长;由于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相机抉择”属性,财政政策存在随时调整的可能,基建投资也不会成为未来1-2年中国经济的重大拖累。加之,消费增速仍平稳,工业生产中长期偏向乐观。整体看,依然对中国经济保持中长期乐观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