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2月前后央行相继上调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后,随着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央行昨日再度上调逆回购、MLF等工具的操作利率10个基点。 央行称,这仅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反映了近期国内外影响市场资金供求因素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业内人士则将央行此举看作去杠杆防风险的最新举措,通过提高价格,保持适度去杠杆的力度。 货币市场利率“随行就市” 相较于今年首次上调利率,昨日央行上调利率节奏更快。不仅在当天增量提价开展了800亿元逆回购,同时对17家金融机构开展3030亿元MLF操作,期限分别为6月期和1年期,操作量分别为1135亿元和1895亿元,操作利率为3.05%和3.20%。 此次逆回购、MLF利率均较上次上行10个基点。对此,央行有关负责人释疑称,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是通过央行招标、交易对手投标产生的,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观察是否加息则要看是否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中标利率上行并不是加息。 美联储加息后,央行也第一时间上调货币市场利率,这个微妙时点难免让市场浮想联翩:中国货币政策是否将紧跟美国步伐,朝收紧的方向同步推进? “央行这则答记者问,就是希望市场淡化这种预期。”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日对记者说,央行希望市场不要把公开市场等货币市场利率上行和美联储加息“挂钩”起来。 那么,在美联储加息后第一时间上调货币市场操作利率,央行意欲何为?在一些银行人士看来,央行将逆回购和MLF利率上调,包含着多重意图。 招商银行资管部分析师刘东亮指出,首先,此举是防风险去杠杆的既定内容,虽然过去几个月杠杆水平有所收敛,但并未实质性去杠杆,央行有必要“再推一把”。 “其次,中国宏观经济迄今表现良好,但房地产调控效果并不理想。央行或希望通过上调操作利率,进而刺激广谱利率维持高位。”刘东亮同时认为,央行有动力将中美名义利差保持在适度水平,以避免利差收窄对人民币汇率和资本外流带来更多压力。 量价配合 去杠杆意图未变 不过,市场还是从央行举动中感受到了去杠杆的意图。数据显示,3月份剩余时间,市场上并没有MLF到期,但资金面却将迎来光大转债申购、季末因素、MPA等扰动,市场预期偏谨慎。 因此,央行昨日意外加价投放了3030亿元,但均为中长期MLF,同时提高利率,量价配合,在保障季末资金面平稳的同时,也凸显出去杠杆意图。 正如央行相关负责人所称,此次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上行,是在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目标下市场供求推动的结果。从最近一段时间看,利率更富弹性,也有助于去杠杆、抑泡沫、防风险。 此话音一落,最为敏感的债券市场反应迅速,消息负面冲击很快被淡化。 从国债期货市场来看,昨日早盘央行提高利率的消息出来后,多期限主力合约瞬间下跌,拉出一条阴线,但随后便立即反弹,收盘时,各期限主力合约均以红盘报收。 而从银行间现券市场来看,利率债收益率也整体下行。中债收益率曲线显示,3月16日,银行间市场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下行4个基点至3.31%;国开债除了1年期及以内品种收益率略有上行外,其余期限收益率下行1个至4个基点。 为何利率全线提高,但债市却不跌反涨?有市场人士指出,这主要是由于前期市场对金融去杠杆的预期过高,如今央行货币市场利率提高的幅度符合预期,因此“靴子”落地后,市场做多热情反而被迅速点燃。 申万宏源债券研究团队指出,从债券市场反应来看,资金利率上行和央行的表态,令短期内不确定性有所下降,债市整体反应积极。货币政策主动调控仍需观察存贷款基准利率,目前尚不具备趋势性加息的前提。 展望未来,美联储加息后我国货币政策走向仍备受关注。连平告诉记者,鉴于当前投资回升、贸易趋势性向好,各类相关数据较大面积向好,交行已调高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预测至6.8%。 “这种经济状况的改善是最近一段时间很少见到的,但也不能因此高枕无忧。”连平预计,虽然一季度经济增长情况不错,但下半年随着房地产投资回落,或对GDP增长带来一定压力。CPI未来可能会有阶段性上行,但也不会太高,只是PPI需加以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央行不会贸然把利率水平大幅抬高,目前还未到货币政策真正收紧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