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消费、投资、出口——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怎么行进?政策发力点在哪? “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0%左右;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9%左右;推动对外贸易继续回稳向好。”这是在国家发改委《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中披露的有关部署。该报告受国务院委托,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 消费稳担大梁 “慢变量”快升级 3月1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两会部长通道”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正从上半场的降速阶段,过渡到下半场的提质阶段,经济走势有望从“L”型的“一竖”过渡到“一横”。 从宏观经济结构变化的层面观察,定向适度扩大内需,是告别粗放扩张、谋求内生增长的有效路径。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向新华网表示,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投资是一个“快变量”,在经济下行时可以力挽狂澜;而消费是一个“慢变量”,目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自2011年以来,消费逐渐挑起大梁,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连年保持在45%以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指出,2016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2.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驱动过于依赖投资的局面有所改变。 “消费是‘三驾马车’中最为强劲的,今年这个势头还将延续。”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高虎城说。 网购是消费增长的一大亮点。2016年,全国网上零售额首破5万亿元大关,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快15.8个百分点。今年1-2月份,网上零售持续活跃,增速达31.9%。按《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的指标,网络零售总额在2020年要达到10万亿元左右。 此外,计划报告还提出了促进医养结合、全域旅游等新兴消费及数字家庭、在线教育等信息消费,打造消费新引擎的决策信号明确。 量的可持续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息息相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消费动力仍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要改进供需匹配的不足。李伟也建议打通从需求到企业的中间环节,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投资企稳回升 看重“企业家精神”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精准有效投资补短板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称,今年全国32个省级单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65万亿左右,要“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从构成看,投资需求取决于基建、房地产、制造业这三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今年开局的投资增速已全面回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预计,今年投资增速有望筑底企稳,基础设施投资保持高位,制造业投资小幅回升和企业新一轮补库存周期,将对冲房地产投资回调。 从区域看,去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分别同比增长9.1%、12.0%、12.2%,下降23.5%。今年“四大板块”将扬长克短,分类施策,优化发展格局。比如,《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全面落地,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规模逾万亿元。 去年,占总量约六成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较2015年的双位数增速有所回落,引起关注。个中缘由,李伟分析称,既有老矛盾,也有新问题,其中企业家预期非常关键,“要用切实的行动让企业家增强信心,专心于创新创业”。 为提振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制定对策,去年国务院对民间投资组织了全国范围的大督查。9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促进民间投资的26条政策。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全文发布——这是我国首次以中央名义出台产权保护的顶层设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以一个完整的段落阐述“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进一步回应了企业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关切。辜胜阻对此颇感认同:“要改善民企发展的制度环境,重构新型的政商关系,保护产权,让民营企业有信心投资,对投资有一个良好的预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在两会期间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各项措施正在见效。从去年8月之后,民间投资增速就开始止跌回稳。” 最新数据印证了这一研判。今年1-2月,民间投资同比增6.7%,创11个月新高。“这个趋势,我觉得会延续下去。”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解读原因主要有三:政策效应在继续显现;市场环境在好转;政府PPP项目落地在加快。 谈到PPP项目,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截至去年底,已签约落地1351个,总投资达到2.2万亿元,项目落地率超过30%;与年初相比,项目落地的数量、投资规模都增长了4倍多。 值得关注的是,计划报告还提出,今年要落实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出台实施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完善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 两大切实抓手 培育外贸新优势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美元升值影响逐步消化、新兴经济体基本面好转、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外贸环境有所改善,若无大的世界经济变局,今年出口形势将有所好转,有望由负转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出口的外部环境不乐观,但考虑到基数较低,稳出口的多项努力效果逐步显现,转型升级带来的出口竞争力提高等因素,预计今年出口低位企稳的概率较大。 实际上,相比于增速目标,我国外贸在“十三五”时期更注重的是优化结构,培育形成竞争新优势。对于服务贸易潜力和“一带一路”机遇,各方寄予厚望。 “推动出口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被《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列为主要目标,也是目前中国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最切实的抓手之一。 服务贸易近年来规模持续增大。201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比上年下降0.9%,而服务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4.2%,占对外贸易的比重攀升至18%。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从国际产业链上看,服务、技术、资本将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服务贸易是中国外贸未来增长的潜力所在。 去年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逆势取得正增长,且在同期外贸总额中占比达到25.9%。 辜胜阻则表示,今年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逆全球化”态势出现,使我国外需受到影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外需下行的风险。同时要注意和沿线国家所提出的战略进行对接,调动沿线国家的积极性。 政策组合上,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创新供给,激活需求:长短结合,精细化管理投资预期;网上网下,立体化升级消费引擎;内外协调,多元推动出口迈向中高端,让“三驾马车”释放新动能,今年中国经济就有望以更稳的步调,始终处在更加平衡、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