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6.5%至7%。报告指出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八方面工作,其中包括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两会代表委员认为,我国现在经济增速放缓,需要尽量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适度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稳增长是有意义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首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将采取三项举措。一是全面实施营改增;二是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水利建设基金等免征范围;三是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实施上述政策,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同时,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加大对民生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合理确定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把适合作为地方收入的税种下划给地方,在税政管理权限方面给地方适当放权。进一步压缩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规模,今年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12.2%。全面推开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依法实施税收征管。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对财政实力强、债务风险较低的,按法定程序适当增加债务限额。 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告诉记者,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这体现了稳增长的要求,也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今年将财政赤字率从2.4%提高到3%,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这样一来,企业就有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创新和转型升级,相比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将更有效率,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也更能符合市场需求,从而全面提高供给水平,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施营改增的时间表,同时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这给试点行业和相关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减税是应有之义。在财政收入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加大减税清费力度,在未来短时间里会增加财政不平衡,所以要加大财政政策力度,阶段性地适度增加赤字。结构改革能增加中国经济的长期动能,从结果而言未来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使中国经济沿着持续健康的轨道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要统筹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准备金率、再贷款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传导机制,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等支持。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针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安排。 有两会代表委员表示,这些年我国不同程度地尝试了差别性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使得不同的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现在看来,过去货币政策主要是在需求侧发力,而总需求管理做得合适的话,会给供给侧提供更好的空间。而就需求侧而言,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6日表示,首先还是要大力促进消费,同时还要积极争取进出口贸易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还要更好地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增加有效投资,来补短板、调结构,这也是政策工具箱里的一项政策。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厉以宁同日也表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定向调控,重在微调,重在预调”。与此同时,经济中投资和消费并没有大幅度减少。有很多项目要投,包括交通设施、港湾建设、水电站、互联网这些投资。中国现在最要紧的是结构调整,应该看到2016年的趋势稳中有进、稳中看好。 据徐绍史透露,今年还需要更好地增加有效投资。首先是通过政府简政放权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二是要做好投资项目的储备,目前的重大项目库已经做了三年的滚动投资计划安排;三是要优化政府投资结构,牢牢抓住一些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调结构,补短板,重点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粮食水利、中西部铁路、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以及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还有脱贫,特别是易地搬迁脱贫;四是进一步用好专项建设基金这个政策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