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12月4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货币政策二司司长邢毓静、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介绍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吹风会全文实录: 首先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介绍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有关政策和情况。 陆磊: 大家知道,12月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14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有关工作,现在由我就相关情况跟记者朋友们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和交流。我的介绍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总体框架到底是什么?一方面,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根据金融运行规律和区域经济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范围覆盖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工业化转型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和边疆地区,内容涉及金融对外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农村金融改革、民间金融和跨境金融合作等。 总的来看,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支持条件成熟地区做好金融改革与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衔接,引导地方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推动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改革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理念,进一步做好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改革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各地区你追我赶、创新发展的区域金融改革格局,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经过认真研究,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地区分类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指示精神,加大金融对“三农”、小微企业等经济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形成了《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方案》、《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按照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精神,起草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方案》围绕盘活农村产权、农业产业化供应链、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分散现代农业规模经营风险等四大特点做文章,提出六项改革任务: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开展新型合作金融试点,组建服务“三农”的担保体系等。二是在应收账款、存货、订单等方面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三是扩大担保物范围,拓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应用领域,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四是发展农村互联网服务,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支持力度。五是探索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等涉农资产证券化业务,推动涉农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六是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推进特色农业保险试点。 《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以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持续可复制商业模式为主线,积极探索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出八项改革任务:一是支持小微企业提质升级,提高创业创新效率。二是完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创建服务专营机构。三是利用现代技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四是拓宽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五是健全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和保险机制。六是推进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七是加强两岸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交流合作。在这方面,浙江省台州市与台湾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八是完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金融支持广东、天津、福建三地自贸试验区建设指导意见,共性是在借鉴上海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以下任务:一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二是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实行限额内资本项目可兑换,允许区内机构借用外债。是指限额内和宏观审慎框架下。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探索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四是加强监测与管理,完善区域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当然,大家知道,广东、天津和福建分处三地,也有自己的个性,三个指导意见充分重视了三地经济金融特点,比如广东立足粤港澳推动金融市场对接;天津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同城化综合金融服务;福建以两岸金融合作为为重点完善金融同业合作机制。以上我和大家介绍了五份方案和意见的主要内容。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和相关地方政府在上述各方案落实过程中,按照风险可控、分步有序推进原则,积极研究制定实施细则,稳妥有序推进各项改革,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全国深化金融改革和扩大金融开放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还有若干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方案,人民银行牵头正在研究中,今后将逐次推出,估计会涉及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相关领域,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也会和新闻界的朋友再作通报。 提问环节: 人民日报记者: 这次国务院打包出台了五个地方的区域金融改革方案,是出于什么考虑?为何这几个方案又各具特色呢? 陆磊: 出台上述五个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方案,主要考虑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要充分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们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建议,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使中央和地方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个层面上形成合力。区域金融改革在支持相关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当中是非常关键的。 第二,高度关注经济发展当中的薄弱环节。三农和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金融责无旁贷的应该在经济创新当中予以支持。因此,吉林省方案的出台和浙江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试验方案的出台,应该顺应了这个背景。 第三,要选择条件成熟的地区推进改革。我们发现,吉林省的农村经改和创新已经进入到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而浙江台州市在小微企业发展当中也积累了相应的金融服务的平台性、产品性和体制机制性的很好经验。所以要考虑在吉林所推进相应的改革和在浙江台州面向小微企业的创新,能不能形成下一步在三农领域和企业发展领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第四,还有三个自贸区的金融支持方案。既然在上海已经推出了金融支持的方案,另外三个自贸区考虑到共性和个性,也应该时不我待,尽早推出相关部门共同协调的金融改革和创新方案。 总的考虑是上述四点,当然可能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难免挂一漏万,请您批评指正。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最近人民币加入SDR,再次引发和激起大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关注,请问人民币国际化最新进展是什么? 邢毓静: 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家现在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进入SDR之后,今天借此机会和各位媒体朋友介绍一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从2015年以来,特别是从过去十个月的情况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还在持续、稳定的发展过程中,我想从五个方面介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第一,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从2015年1-10月来看,跨境人民币收付额接近9.6万亿元,同比增长20%,占中国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达到28.1%,如果大家看一下2014年的数字,就知道这个增长有多快了。2014年人民币跨境收支占中国本外币跨境收支的23.6%。人民币已经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收付货币,超过17万家企业参与了人民币跨境贸易和投资的结算,124家中资银行和61家外资银行参与了人民币跨境业务,和中国开展贸易和投资的境外国家到2015年10月末的时候已经达到了192个。这是从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规模和范围来看的。 第二,人民币跨境使用是从贸易开始起步的,但是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随着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要求,人民币跨境使用已经从原先的贸易逐步扩展到了金融领域,从2011年开始人民币在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此外还包括金融市场的一些开放。2010年开始,三类机构可以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今年以来,境外央行类机构可以不受额度限制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投资;中国境内机构到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大家知道最近财政部在香港发了人民币国债,还有境内银行和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境外机构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也逐步在开始。2014年开始试点,境外的非金融企业到中国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今年境外金融机构到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最近加拿大BC省到中国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还包括去年开始的沪港通。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从直接投资(FDI、ODI)到证券投资(沪港通),再到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的开放,跨境金融交易在稳步扩大。 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 到了2015年10月末,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总批复额度已经超过了1.7万亿元,债券托管的总额也已经超过了6000亿元,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的金融资产金额达到了3.9万亿。 第三,人民币跨境使用中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境外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平稳、较快地发展。截至目前,人民币在离岸市场可自由使用的程度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在全球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这20个人民币清算安排推动了中国和这些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成为离岸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此外,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产品在不断丰富,从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起步,目前在多个离岸市场已经发展出了包括存款、贷款、外汇交易产品、债券等等一系列产品。 第四,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央行货币合作在逐步深化。体现为几个方面:一是目前为止人民银行已经和境外33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者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目前总额度已经超过了3.3万亿。本币互换成为为境外市场提供人民币流动性、促进中国和这些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二是人民银行与越南、蒙古等周边五个国家签署了边境贸易本币结算协议,与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尼泊尔四个国家签署署了一般贸易本币结算协议。这一点,推进了中国和这些国家及地区之间开展人民币以及双边货币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三是在央行之间的国际货币合作还体现在RQFII方面,目前RQFII已经从最开始的香港地区扩展到了全球超过14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总额度已经超过了1.1万亿。 第五,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外汇交易中比较重要的货币之一。除人民币对美元之外,在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已经陆续实现了人民币对澳元、英镑、欧元、新加坡元等8种货币的直接交易。考虑到区域金融试点以及沿边开放的情况,我们在区域市场或者银行柜台实现了人民币与周边国家的货币直接交易。 以上是从五个方面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进展。 中国日报记者: 周三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在浙江台州要设立试验区,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内外直接融资,请陆磊局长介绍一下在直接融资方面会有哪些方式和渠道,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外融资方面。另外,这个会议同时指出,在吉林开展金融的综合改革实验,包括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在其他一些地区,像河南已经开展了“两权”贷款抵押,为什么又重新提出要在吉林重点推行贷款的试点,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陆磊: 我分别作一个情况的介绍。第一,在浙江台州的融资渠道的拓宽方面,我们主要还是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当然,是要在相关的宏观和微观的审慎管理或者审慎监管的框架下进行的。同时,也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和公司债券等。特别还要鼓励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筹资。与此同时,探索跨境融资模式上的一些创新,推进未上市小微企业改制综合产权转让和融资等等。我需要特别说明的,就是融资还是要基于基础设施建设,在小微企业里主要是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台州市人民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已经在有所作为,坚持搭建金融服务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深化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建立共享、辅导、评价、征信、培育、服务机制,创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和信用户、信用村,包括信用社区和信用乡、信用镇、信用街道的建设。小微企业既包括法人企业,也包括个体工商户等。当然,境内外融资并举的情况下,首先还是要解决在境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当地金融资源能够高效率的服务于当地的小微企业。在此基础之上,根据相关规定,鼓励到境外去采取多元化方式给小微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我相关面上的情况就介绍到这些。 纪志宏: 关于您提到的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的财产权是农民、农村拥有的最大量的存量资产,这部分存量资产如果能用于抵押、融资、担保,将会大大拓宽农村金融的可获得性,优化城乡金融格局,增强农村金融的可获得性。实际上今年8月份国务院就下发了45号文件,即《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因为这个事涉及到法律调整,需要提请人大授权,因此国务院常务会再次讨论,目前正在走程序。几个法律条款调整以后,估计明年就可以正式开展试点,这项农村金融领域的改革就可以得到法律保障。这对于推进农业的现代化、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在这方面是探索比较早的,条件也比较好的,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步伐也走得比较快。吉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也是产粮大省,条件也比较好,就是说它有条件,也有经验,有基础开展这样一项试点,2008年,吉林就成为人民银行确定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验区。人民银行作为“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改革的牵头部门,我们一直会同中农办等11个部门进行试点工作的指导。当然,农村金融改革的内容非常多,大家如果仔细看的话,吉林这个改革既是一个专项改革,聚焦于农村金融,又强调是农村金融的综合改革方案,包括抵质押担保范围的扩大、产业链条的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还包括农村互联网金融、解决好“三农”金融高交易成本等方面,这项改革我们将按照总的部署逐步推进。谢谢。 陆磊: 关于这个问题我再补充三点。第一,刚才纪司长已经提到了为什么在吉林以及相关的工作,实际上我再补充一些细节性的判断。我刚才在总体介绍当中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就是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试点。特别是农村的土地收益,如果能够进入到保证贷款领域是需要金融体系给予高度支持的。刚才纪司长已经介绍了,涉及到我们国家的法律体系的一些安排,以及农口、国土口在相关的土地管理体系的一系列安排,金融领域一定要跟上。在吉林省推进相关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省、市、县各级政府都高度关注这样一项工作,所以给金融工作涉足到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这个领域奠定了比较良好的基础。比如当地加强物权融资服务中心和物权融资的农业发展公司的力量,我们也希望他们进一步探索物权融资农业发展公司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并探索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为其如此才能激励金融机构来参与该项业务。 第二,土地的收益保障贷款的应用领域还是应该进一步拓宽,特别对于农业大省,这个土地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耕地,还包括林权、草场权、养殖水面和设施农业等相关领域,所以应该建立相适应的登记机制和价值评估体系。可不可以考虑依托现有的要素平台和交易平台,首先能够积极推动这些要素的流转交易,并进而相关的农业保险、农村担保、农地信托、农机租赁等创新服务可以跟进。这是很具体的。 第三,从人民银行角度出发,在相关的货币政策层面,应该给予相关的引导。那么,是不是可以加大对参与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且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的支持力度,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利率定价机制、合理确定利率水平,探索合理调整对参与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款、涉农贷款比重较高的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政府参数。简而言之,既要鼓励相关的金融机构进入到这个领域,又要与地方政府做好配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地方的信用氛围。这样才能把相关的工作做到实处。 日本NHK电视台记者: 在日本,发达的金融机构已经拥有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现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也要扩大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模式,请介绍一下中国金融机构在这方面有什么问题? 陆磊: 刚才您提到了发达国家在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当中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毫无疑问,各方的成功经验我们都在学习和汲取。但不可否认,小微企业也包括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正因为如此,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在内都提普惠金融的概念,为什么要普惠?究其核心原因就是一定存在大企业、大中型企业与小微型企业在融资层面、市场准入层面诸多的不匹配性,所以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并不唯有中国所独有。当然在转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我们着力需要、特别需要补好这个薄弱环节,因此在开场我已经说过,为什么我们在吉林和浙江台州要选择相关的地区做好这项工作。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此问题并非中国所独有,而中国政府包括中国的货币当局和金融管理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已经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了。 第二,如何多渠道的拓展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当大程度上有效解决小微经济主体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想从本届政府一直到刚刚10月29日五中全会的公报当中已经提到了相关的要求,特别提到金融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要发展普惠金融,要支持小微企业的创业和创新。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在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和创新性融资等多渠道开展相关工作,五中全会也提到了发展互联网金融,这就是通过创新型的工具使得很多电商和消费者能够获得低成本、快速的融资。当然,在正规金融领域、在过去几年直至现在我们也作了相当多的创新,比如社区型金融组织应该比较稳健的大力度的支持于我们小微企业。我这儿有一个不是特别准确的统计,以小型的和农村型的存款类金融组织为例,他们向小微经济主体放出的贷款,城市商业银行我们称之为中小型存款金融机构,他们放出的贷款超过50%,而在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农合行这个层次普遍超过70%。这就意味着在传统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层面上,以贷款这一个最简单的金融工具来看,我们已经作了相当大的政策性引导和激励措施安排。 为此,我相信您也关注到人民银行历次降息、降准都有定向降准。在宏观调控上我们强调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试图使金融资源配置给向小微企业之需要。而在直接投融资领域,纪司长所在的金融市场司也作了很多工作,无论是在吉林还是在台州都鼓励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主体,更多的利用债券市场利用直接融资渠道给予投资,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希望到“十三五”末期,就是到2020年左右,直接融资占全社会的比重可以从现在的不到20%,上升到25%左右,我相信其中主要小微主体大中型企业往往在直接投资当中是有优势的,所以我们在这个层次上也要拓展。 第三,就是做金融一定要实体经济的创业和创新。所以,仅有比较成熟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市场可能仍然是不充分的。因此,在相关的金融工具领域,我们乐见其创新,而这也恰恰是为什么我们把大量的工作和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维度放在区域金融改革出发点所在,它是微观的、具体的、技术性的。而一个又一个的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很有可能意味着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好转。所以,我们说我们要有创新性的金融工具,要发展科技金融,特别是要鼓励具有成长性、有具有含量的小微企业能够按较低成本获得融资。所以,总的来看,在降低杠杆率的同时,使得小微企业丰富它的融资工具,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将看到一个比较好的、改进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凤凰卫视记者: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请问在这方面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下一步试点的安排和计划? 邢毓静: 最新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中明确提到了我们今后会稳妥有序的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一点应该说改革的方向是没有变的。 第二,中国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际情况可能跟外界想的有一点差别。大家一说资本项目可兑换,总觉得人民币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好像跟国际上讲的可兑换差距非常大。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不断地进行评估。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0项指标来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其实上已经非常高了。如果以资本项目交易额来看,我们的可兑换程度可能会更高。另外,随着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程度比大家想象的要高得多,要快得多,同时我们看到并没有出现大的金融风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今后还会继续遵循市场需求,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前提下,在整个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妥有序地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第三,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跟国际上相比的差距在什么地方?其实,我们在过去评估中非常明确地提到了,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人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还不够高。从上海自贸区开始到后面新的三个自贸区,在这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创新和试点,例如上海自贸区在个人人民币跨境使用以及个人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新的试点和筹划。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第二个差距,是在金融市场的开放方面。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委也在不断的推进。刚才我在介绍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当中提到,过去的资本项目开放是一个单向的开放。例如,过去有QFII和RQFII。从去年开始,在QDII的基础上推出了RQDI。此外,境外机构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尝试也在不断的增加。就像我刚才提到的,目前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境外主权权类机构,不仅可以在离岸市场上发行人民币债券,而且逐步地试点在在岸市场中发行人民币债券。所以,金融市场的开放也在有序的进行之中。今后,在遵循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以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根本出发点,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稳妥有序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在这方面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工作,包括不断地完善统计监测系统。 总结一下,我们的方向还是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伴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际程度和一般人想的有差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国际主要货币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之间存在差距,这些差距和中国的未来金融改革开放的方向一致,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我们会继续稳妥有序地推进。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