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银行间市场钱荒声四起 央行被指翻脸变“后妈” |
|
2013-06-28 |
|
“央妈”变“后妈”。伴随着银行间市场“钱荒”之声四起,外界用“‘央妈’翻脸变‘后妈’”,比喻央行和大行的关系变化。从昨日央行官网发布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声明来看,这一打趣并不过分。 声明重申了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声明同时提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对比一季度和二季度例会声明,除了“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这一“新措辞”,二季度例会声明与一季度的不同之处至少还有三点值得关注。 其一,强调当前经济金融运行“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季度的说法则是“未来走势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其二,重申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强调“着力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这一措辞相较一季度的“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的关系,维持货币环境的稳定”,差别甚大。 其三,分开论述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声明说,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而一季度的表述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观察人士指出,以上种种紧扣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表述。当时的会议确定了八项政策措施,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被列为第一条,其中提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此次会议上,“盘活(货币信贷)存量”一说的提出,令市场闻风丧胆(详见早报6月21日A26-A30版“资金大旱”特别报道)。 “美联储惯用的调控方式” 进入6月,商业银行年中考核、财政存款上缴、所得税缴款等需求高峰、理财产品大规模回表到期、外汇存款增量大降、债市整顿等因素叠加,造成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持续收紧。上周央行“出手”预期接连落空后,事态进一步升级——6月20日,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创出历史新高,几乎三倍于两周前的水平。 以往每当市场资金面紧张时,央行总会及时“出手”,通过降准、降息或定向逆回购等方式释放流动性,平抑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已习惯于将央行作为资金责无旁贷的最后来源。然而,此番面对商业银行的资金短期紧张局面,央行于6月18日和20日分别发行三个月期央票20亿元,并没有采取大规模逆回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直接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 6月22日,央行主管主办的《金融时报》发表述评文章说,“钱荒”不期而至,“惯性期待”落空。 该文引述一位不愿署名的业内人士的话称,“前几个月社会融资总量一阵疯涨,央行必然要控制一下新增的速度。而以往央行对信贷的调控多是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次从货币市场着手,通过货币市场来调节信贷,这也是美联储惯用的调控方式,只不过国内从来没有用过。“没有人想到,也没有人适应,大家还一如既往地期待央行宽松资金面,结果就傻眼了。” 上述人士说,央行在流动性管理上不顺应商业银行的要求,而是引导信贷增速缓慢回落,这符合政府稳健货币政策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基调,这种方式有助于在激活存量货币信贷的同时,挤出金融市场的泡沫。 只是“钱放错了地方” 关于前述匿名人士的泡沫一说,新华社昨日发表题为《中国式“钱荒”:不是没钱 而是放错了地方》的述评文章说,由于中国没有利率市场化使得市场中存在监管套利的机会。在中国当前的信贷和融资体系下,国有企业较民营企业在融资上具有先天优势,更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从而使其能通过委托贷款等方式进行套利,由此导致资金的重复计算,进而导致社会融资总量的虚增。 根据两周前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1-5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 与此同时,截至5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余额达到104.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8%,远高于年初制定的13%的目标。可以说,市场上整体并不缺乏流动性,这与“钱荒”一说形成反差。 不少专家认为,眼下的“钱荒”,实际是一场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不是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 “大量资金在金融机构的操作下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套取利差(折短买长),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获取高利润,‘影子银行’大行其道的同时,也使风险不断积聚。”《中国式“钱荒”:不是没钱而是放错了地方》一文说。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曹红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资金过多地在金融市场间“空转”,通过影子银行流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民营企业,特别是房产市场,而产业部门的融资渠道长期受到遏制。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告诉新华社记者,央行“冷对”“钱荒”,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管理层治理各项金融违规的态度,包括整治违规贷款和理财产品发行等。最终目的是要让商业银行信贷回到支持经济增长的方向上去,把银行把手中的资金用好,让信贷投向更合理,而不是流向存在泡沫、产能过剩的领域。 在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合理保持货币总量”的要求下,市场人士多数认为,中央对金融去杠杆、实业去产能过剩的决心已毕现。 “能明显感觉到,对比之前的所作所为,这次央行有意让资金成本往上走,希望资金能够向实体经济方向流动。”民生银行经济学家李志强说。 关于短期资金价格(即短期利率)的走向,《金融时报》说,“根据测算,5月份的超储率水平在1.5%左右,银行体系的可用资金总量并非十分紧缺。随着市场对央行调控方式的适应以及半年效应时点性因素逐渐消散,资金利率有望逐步回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