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动态
协会动态
行业动态
市场资讯
党员天地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场资讯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 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2025-03-27    
 

 3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完善碳市场建设的现实需求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覆盖范围是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碳市场的关键举措。20217月,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了上线交易。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发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效果逐步显现,全口径电力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8.78%,减排成本降低约350亿元。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

 “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是碳排放大户,年排放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以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此次三个行业纳入碳市场管理后,不仅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而且有利于以市场机制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三个行业高质量发展。据悉,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在60%以上,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扩大到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三类。

 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表示,此次扩容的核心信号是通过市场化手段系统性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对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碳排放市场尚处于建设初期,仅覆盖发电行业,参与主体同质化,市场活跃度低,机制作用未充分发挥。”李菁认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是我国完善碳市场建设的现实需求,标志着我国气候政策从三个“单一”向三个“多元”转变,即从单一行业到多行业兼容、从单一能源活动排放到兼顾能源与工业过程排放、从单一二氧化碳到多种温室气体管控。

 广东埃文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高国辉认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因国内短期形势和外部环境变化仍坚定扩容,显示了我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决心。“当前各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电力行业)的运行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成果,保障了行业扩围后碳市场的稳定和有效运行。”高国辉表示,当前我国碳市场建设依循前期的既定方案稳步推进,“成熟一个,纳入一个”,表明我国重视利用碳交易这一市场化工具,推进全社会节能降碳工作,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市场的优胜劣汰。

 “此次扩围将带来碳市场活跃度的提升,使价格发现功能增强,未来碳价的形成将更能体现市场真实供需。”中信期货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组负责人张默涵也表示,《方案》体现了我国通过市场机制倒逼“双碳”目标加速落地的决心,有助于推动高碳行业技术升级和产能出清,市场机制调节比行政命令式调节更高效。

 为市场提供更多碳金融产品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为碳市场扩围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为保障扩围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方案》明确,生态环境部将按照“边实施、边完善”的工作思路,分两个阶段稳妥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其中,2024年至2026年度是启动实施阶段,2027年度以后是深化完善阶段。

 对于三个行业比较关心的配额分配问题,裴晓菲解释称,将继续采用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分配配额,其中,2024年度钢铁、水泥、铝冶炼企业获得的配额量等于经核查的实际排放量,20252026年度各行业配额整体盈亏平衡,将所有企业配额盈缺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2027年以后,将研究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行业配额总量,并逐步适度收紧,推动三个行业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自愿碳市场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符合条件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经第三方机构审定与核查、注册登记机构审核后,可将减排量登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通过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平台开展交易,获得减排收益。

 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高国辉认为,虽然目前全国碳配额交易参与者限定在控排企业范围内,鉴于全国碳市场发展前景看好,市场机构可通过参与CCER市场间接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发展机会。同时,技术服务商可以积极参与碳咨询、碳盘查、碳核查、碳监测、碳资产开发等业务;金融机构则可以研发碳金融产品,服务控排企业的低碳发展和转型。

 李菁表示,水泥、造纸、铝冶炼等高耗能行业碳排放结构差异大,市场机构应深入研究市场发展,精准定位需求,开发差异化服务产品。比如,设计碳期货、碳期权、碳指数基金等与碳配额相关的金融产品,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等功能,期货市场适时推出碳排放权相关的期货和期权产品,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进行风险管理,通过活跃的交易行为提高碳市场的流动性,使碳交易更为高效。”张默涵表示,从海外碳市场的发展来看,欧洲碳期货的年度交易量超过70亿吨,其中大部分的交易量集中在期货市场。同时,从欧洲碳配额期货持仓也能够发现,欧洲控排企业在积极使用碳配额套期保值工具,对冲未来碳价波动风险,从而稳定企业生产成本。

 同时,推出碳排放权期货也能提升我国在国际碳市场的影响力。高国辉表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推出碳排放权期货将增强我国在国际碳市场中的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提供有力支持。

 据记者了解,当前,广期所已基本完成碳排放权期货合约制度的设计方案,接下来将稳妥推进碳排放权期货上市,做精做细碳市场基础研究,完善碳排放权合约制度关键设计。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上海市浦东新区石油制品行业协会
Copyright 2008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21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