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频迎政策利好。接下来,国家将协同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和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会议指出,要从全局高度认识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此前的7月2日至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江苏苏州调研,提出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专精特新企业蓬勃发展,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业内专家认为,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实施数字化转型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的重要途径。我国制造业“智改数转”步入“快车道”,数字经济加快向制造业各领域渗透。同时,部分企业仍面临着不敢转、不会转、不愿转等突出问题,当前亟须破解企业“智改数转”中的难点痛点。 协同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和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经济已是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领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我国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有望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制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协同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和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要提升平台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达383.7万座,占全球总数超六成,互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IPv6资源供给丰富,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前列,数字经济发展基石日益稳固。 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工信部将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适度超前布局建设5G-A、算力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智能化综合性的数字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工厂内外网络改造和标识体系的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制度建设方面,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7月2日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透露,国家数据局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今年陆续推出数据产权、数据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8项制度文件,加大政策供给,推动我国海量数据优势转化为国家竞争性新优势,促进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刘烈宏指出,世界经济的每一轮爆发式发展都与新的生产要素密切相关。从土地、资本到技术,新生产要素逐步融入社会化大生产,并最终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伴随新一轮信息技术的爆发式涌现,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正逐步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需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动力。 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制造业 今年以来,李强在陕西、北京以及安徽等地调研期间,制造业均是其关注的重点,所调研的企业也多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有关。 据新华社报道,李强在苏州调研首先来到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察看最新产品展示,参观生产车间,了解企业研发生产工业机器人部件和汽车、装备领域的电机驱动及控制系统等情况。在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强听取企业在人工智能软件、芯片等方面研发进展介绍,了解向汽车、家电等行业提供产品解决方案情况,体验语言大模型技术。 李强说,大模型的迅猛发展,正在催生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方式颠覆性变革。要发挥我国市场规模大、需求层次多、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着力推动面向各行业各领域的垂直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壮大智能产业。 调研中,李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听取江苏省和部分企业负责人发言后,李强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事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必须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坚持供需双向发力,在需求侧聚焦共性问题找准转型切入点,在供给侧大力培育专业化服务商。要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加快设备数字化普及,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制造业。 李强强调,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希望大家强化创新引领,树立国际视野,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形成蓬勃发展、成长壮大的生动局面。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环境,完善梯度培育体系,让更多中小企业能够脱颖而出,成长为“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 此前5月11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会议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要根据制造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做好设备联网、协议互认、标准制定、平台建设等工作。 上述国常会特别提到了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有机结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 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难点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促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工信部出台了《“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及“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5G应用“扬帆”、新型数据中心发展等多个行动计划,着眼加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壮大数字经济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工业大类全覆盖,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截至去年底,全球共有153座灯塔工厂,其中有62座在中国,占比超过了40%。 中小企业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今年4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本次工作包括三项重点任务:聚焦企业需求,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赋能,培育高水平“小快轻准”产品;推动“链式”转型,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今年将选择35个左右城市开展第二批试点工作。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党委书记田川表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同时也要看到,数字化转型是系统性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复杂度,难以一蹴而就,其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田川认为,转型需求面临认知、技术、资金等三方面约束。从认知约束看,部分中小企业难以根据自身既有资源和能力动态调整转型策略,对数字化转型的科学认知有待深化。从技术约束看,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硬件设备改造有限、软件应用覆盖率不高,数字化转型技术基础较为薄弱。从资金约束看,数字化转型投入回报不确定性高,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有顾虑。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7月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点线面”同步发力,抓好行动方案落实,力争到2027年,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到2030年力争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完成一轮数字化改造。 他介绍,“点”,就是要聚焦重点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线”,就是聚焦重点产业链,推进数字化协同改造。“面”,就是聚焦重点集群、重点园区,建设一批高标准数字园区。 工信部将以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优先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大宗耐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和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支持数字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数字化集成应用创新,引导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分级建设一批智能工厂。 此外,工信部将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一链一策”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改造,推广细分行业典型场景和解决方案。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开放数据接口,引导供应链企业接入,打造一批数字化供应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