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家电、家居、餐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分之一左右,是消费的顶梁柱。6月29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会议指出,家居消费涉及领域多、上下游链条长、规模体量大,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提振,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恢复。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家居行业规模庞大,企业数量众多,是万亿元规模级别的市场。此次政策的实施将带动家居消费需求的增长,推动家居行业的发展。随着国内扩内需政策和促消费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内需潜能将被逐渐释放,家居行业市场销售有望逐步回暖。 通常来说,家居消费是指人们在购买和使用家居产品及服务方面所花费的费用,具体包括房屋装修、家具、家电、家居饰品、家居保洁服务等。仅以家具、家电和建材三类家居消费来看,2022年年度销售额达到1.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接近3%,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振家居消费,本次国常会从供需两端提出了一揽子针对性措施。具体来看,从需求端,会议提出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促进家居消费的政策要与老旧小区改造、住宅适老化改造、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等政策衔接配合、协同发力,形成促消费的合力。从供给端,会议提出,要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鼓励企业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家居商品,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助力生活品质改善。 “家居消费及其产业链发展,能够带动就业、推动行业消费升级,最终带动商品房市场发展,这是健康的、可持续的住房消费模式。”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家居消费的产业链很长,包括装饰装修、建筑材料、室内设计、中介服务(搬家、买卖和出租)、养老托幼(适老化改造、幼儿教育)、智能化设计(门禁、安防等)等,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且能促进建筑建材、装饰装修等从过去的粗放模式转向个性化、专业化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围绕家居的消费有很大的潜力,也是住房消费发展的新赛道。 今年以来,服务消费好于商品消费。家具、家电和建材三类家居消费前5个月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下降至2.3%。从人民银行二季度城镇储户调查问卷来看,在“未来3个月打算增加的支出”中,选择“旅游”的占比上升2个百分点至26%;选择“大额商品”的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至17.7%,为历史最低水平。 “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用好多个抓手,以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恢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此前国常会已经就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作出部署,此次将关注点转向了家居消费。 为推动家电等大宗家居商品消费,各地各部门协同发力,已推出多种促消费措施。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各地计划投入的促进家电消费资金超过25亿元,安排的大型家电消费促进活动超过300场。 “需要指出的是,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家居消费又和房地产销售密不可分。”温彬表示,除了上述措施之外,还应继续加大就业支持力度,确保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同时要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通过降低购房成本、降低购房门槛等方式提振房地产消费。 “住房消费和家居消费具有天然的关系。住房消费提振自然会带动家居消费,而家居消费在客观上也会带来住房消费的升级换代。”严跃进表示,老旧小区改造往往会带来较大的家居消费需求,此次会议部署将家居消费和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进行了结合。此外,近期内需动力较弱,提振房地产市场必须要改变思路,从老旧小区、年轻人、新市民的消费和就业端来考虑,逐步修复就业和购买力,这是未来市场发展的重要路径。 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1至5月增长9.3%,比1至4月加快0.8个百分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6月中旬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将继续完善消费政策,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出台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系列政策措施。围绕促进汽车、家居、品牌消费和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出台针对性配套措施,增强政策的组合性、协同性、有效性,并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恢复和扩大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