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环比持平。2022年全年,CPI比上年上涨2.0%。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3%,环比下降0.4%。2022年全年,PPI比上年上涨4.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1%。 谈及12月CPI和PPI走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当月猪肉价格环比下跌幅度较大,但受天气及物流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环比大幅上涨,同比降幅显著收窄,充分对冲猪肉价格下跌带来的影响,并小幅推高12月CPI同比涨幅。12月核心CPI同比处于0.7%的低位,显示当前整体物价形势稳定,促消费的政策空间较大。PPI方面,尽管投资需求对国内钢铁、有色等部分工业品价格起到推升作用,但能源价格下跌、疫情抑制消费需求等仍拖累PPI环比表现,也对其同比反弹幅度形成一定抑制。 食品价格环比由降转涨带动CPI环比转平 12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措并举做好市场保供稳价,物价运行总体平稳。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8%转为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食品中,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鲜菜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7.0%和4.7%;生猪供给持续增加,猪肉价格下降8.7%,降幅比上月扩大8.0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13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均有下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出行及娱乐活动逐步恢复,飞机票、电影及演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均上涨。 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丁宇佳表示,12月CPI环比低于2017年至2019年同期均值。从八大分项来看,食品烟酒、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4项均低于历史同期水平。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等4项均强于季节性,释放了居民商品及服务消费反弹的积极信号。 从同比看,CPI上涨1.8%,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87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22.2%,涨幅比上月回落12.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8.0%,降幅收窄13.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92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汽油和柴油价格上涨,但涨幅回落。另外,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略有回升,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2022年全年,全国CPI比上年上涨2.0%,整体表现温和。分析背后原因,王青表示,一是国内货币财政政策始终未搞大水漫灌;二是疫情冲击下国内消费需求不振;三是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有效缓和了国际原油大幅上涨对国内CPI的传导,且国内粮食市场独立性强,国际粮价快速上涨对国内影响有限。 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影响PPI环比由涨转降 12月份,受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影响,PPI环比由涨转降;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低影响,同比降幅收窄。 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5%。生产资料价格由持平转为下降0.6%;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涨0.1%转为下降0.2%。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带动国内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8.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3.5%。另外,金属和煤炭价格有所上涨,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由涨转降。 对此,丁宇佳表示,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欧洲异常温暖气候缓和能源危机,国际原油、天然气价格震荡回落,这些因素给国内石油、化工等相关行业价格带来较大下行压力。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传导至国内相关行业有1个月左右的时滞,11月部分跌幅滞后在12月体现,使得12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和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均由涨转降,是PPI环比超预期下跌的主要原因。 从同比看,PPI下降0.7%,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4%,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8%,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降幅收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涨幅回落;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涨幅扩大。 王青表示,从12月的边际表现来看,原油价格下跌、消费需求受疫情扰动等继续拖累PPI环比表现,并下拉其同比反弹幅度,但投资需求受到扩投资稳增长政策提振,对国内钢铁、有色等部分工业品价格起到推升作用。 专家预计2023年CPI温和上涨、PPI缓步回升 回顾2022年,前三季度油价、猪肉价格接替上涨带动CPI上行,但在疫情制约消费及储肉抛售调解下,CPI同比没有突破“3%”的政策调控目标,年内高点为9月同比上涨2.8%,全年CPI上涨2.0%,保持在温和水平。在2021年高基数作用下,PPI同比则从年初高位持续回落至负增长区间,全年涨幅为4.1%。 当前市场较为关注2023年物价走势。对此,丁宇佳表示,往年春节所在月的CPI环比通常是一年中的高点,因此,1月CPI同比或创2023年上半年高点。春节因素消退后,季节性需求回落,疫情仍可能扰动消费修复,CPI将趋于下行。下半年,随着疫情边际影响逐渐减弱,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全面恢复,消费场景较多、需求加速释放,CPI有较强上行动能。PPI方面,在出口走弱、地产筑底、基数效应等因素拖累下,上半年将维持负值区间内继续下探,下半年有望随着地产企稳回升而回正。 王青表示,展望2023年,消费修复有可能带动CPI涨幅阶段性扩大,特别是与服务消费相关的文娱旅游、酒店机票等价格可能出现较快上涨。预计2023年CPI涨幅中枢会有所抬高,全年累计涨幅有望达到2.5%左右,整体涨幅仍将处于温和区间。 关于PPI走势,王青预计,2023年全年PPI同比涨幅有可能进一步下滑至1.0%左右,年初延续同比负增长或处于微弱正增长的可能性较大;下半年伴随房地产投资走强,PPI同比有可能恢复至较为温和的正增长。 此外,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2023年,外部通胀压力减轻,食品价格保持温和与相对较低的翘尾因素,将限制CPI涨幅,但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我国内需恢复,将推升核心CPI修复,并主导CPI中枢回升。预计2023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1%,略高于2022年的水平。2023年,我国PPI可能以负增长开局,随后缓步回升,回升进程取决于内需恢复速度以及全球商品价格受各类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结果,预计全年涨幅在0.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