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数字化转型逐渐加快,数据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数据使用效率不断提升,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突破1749亿元,整体上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从现实来看,企业间缺乏数据流通机制,数据利用率并不高,其潜在价值仍有待挖掘。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构建数据流通交易平台,促进数据要素合法、高效地流通,是加快培育数字要素市场的重要抓手,不仅有利于推动数据要素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还切实加强了数据产权及隐私保护。 近年来,国内各地陆续成立数据交易所,积极探索数据流通交易价值和交易模式。2015年4月,全国第一家以大数据命名的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2020年8月,北部湾大数据交易所成立,截至2020年底,交易规模突破1500万元,登记注册企业超过120家,数据服务调用次数超过1.2亿次;去年3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正式落地北京市朝阳区;去年11月,上海数据交易所在上海浦东新区成立,目前已完成了十余项管理制度、标准规范编制,数据产品挂牌已超100个…… 万联证券研报分析表示,上海数据所的成立构建了数商体系,确立了配套的数据交易制度,让数据交易流通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加速了数据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障也是数据应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一些广告商、企业或不法分子等为了牟利,从非法渠道获取数据或滥用数据。此外,数据存在可复制性、难追溯性、易篡改性等问题及特点,数据获取者采用截流、篡改、转卖、隐藏等手段,进而造成大数据杀熟、数据泄露、非法采集等损害消费者、数据生产者利益的情况出现。 “数据公平的核心是将数据交易,数据使用纳入到阳光下,提高数据透明度。”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要加强常态化监管,对于平台企业的数据端口进行异常点监测,发现异常数据流,比如数据违规出售,数据泄露等情况要及时做出应对。另外,要疏通用户的数据投诉渠道,遇到数据侵权,要让消费者主动说出来,为监管指明调查方向。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表示,未来应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和网民在算法安全治理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科学合理布局治理组织结构,依法依规运作并相互衔接,打造形成政府监管、企业履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算法安全多元共治的新格局。 当前,数字化转型不仅依赖技术、资金、其他资源投入,更依赖于数据人才的培养。专业数据技能、创造性、管理能力、跨专业素质……培养好数据人才、数据团队,制定好人才战略计划,是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把握发展新机遇的重要基础。 朱克力表示,促进数据人才培养与实际应用更好结合,重在推进产教融合。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做好数据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并制订实施路径,采取有效的人才奖励机制,同时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加快本地化的数据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把企业与社会需求融入到数据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产教融合渗透进数据人才培养全周期,让数据人才培养与实际应用充分融通。 “数据人才培养应该面向市场需求,企业应针对数据需求,设置长期数据人才培养计划。”盘和林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