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9899万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同时,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依然艰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更是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答题”。 硬任务 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家里的萤火虫飞走了,以前没有灯变成了灯芯向下的电灯,有了电,奶奶能看有人的戏匣子了。”在今年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达久木甲用一个小故事道出了脱贫攻坚给百姓生活带来“看得见”的变化。 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任务依然艰巨。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曹立认为,“硬”一方面体现了今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今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实现全面脱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艰巨性一方面体现在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最后一公里’的攻坚,另一方面今年突发的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脱贫攻坚的难度。”曹立说。 “从总体上看,政府工作报告既强调应对当前新挑战,同时也着眼于长远的稳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国务院贫困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小云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聚焦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的攻坚力度,强调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另一个方面强调展开消费扶贫,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 稳基础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 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 去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但与此同时,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仍然艰巨,深度贫困地区实现“三保障”面临不少新的挑战。 如何应对挑战? “一方面需要充分挖掘现有脱贫攻坚政策的潜力,提高脱贫资源投入的效益;同时需要把好扶贫兜底的底线,防止贫困群体陷入贫困陷阱。”李小云表示,从长远来讲,需要继续推动复工复产,稳定农民工的就业,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稳定农民收入。 除了深度贫困地区,已经脱贫的地区依然有返贫风险。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 在今年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数据显示,在脱贫人口中,有三分之二是通过外出打工和发展产业来实现脱贫的。他指出,现在贫困地区产业产销衔接还不顺畅,脱贫带贫基础不是很牢固。 “基础不牢导致一些地方产业还不能完全应对市场风险,这意味着地方产业还需进一步夯实、升级。”曹立表示,需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只有地方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老百姓才能从其就业上获得稳定收入。 “下一步,要先提产业扶贫质量,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专家组作用。眼下,全国4100多个专家组正帮助贫困地区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发挥农业产业园作用,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第二,贫困地区农产品,不仅要卖出去,还要卖个好价格,需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比如,把批发市场、电商平台、龙头企业等和贫困县联合起来,主抓消费扶贫。”韩长斌在“部长通道”上呼吁大家可以多买一些贫困地区农产品,以爱心消费带贫。 实办法 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年3月3日,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我们将指尖技艺转化为脱贫力量,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在今年两会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松桃苗绣的第七代传承人石丽平介绍,去年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定的100个易地扶贫工坊帮助当地妇女学掌握技艺。去年她们一针一线绣出了6000多万元,带动了4000多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实现了搬得出、有就业,逐渐能致富。 随着全面脱贫的实现,如何巩固脱贫成果至关重要。 在李小云看来,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首先在于完善保障性扶贫的各项政策,通过整合现有的各种救助性政策,形成有效兜底防贫的长效机制;其次,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的市场可持续性,特别是需要将政府强力推动下所形成的产业扶贫项目逐渐转化成基于市场需求、农民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 “打赢这轮脱贫攻坚战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减贫工作就此彻底完成。”曹立表示,这一轮脱贫攻坚战解决的是绝对贫困问题,但相对贫困的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步,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的转变、从扶贫‘尖兵’到人才振兴的转变、从文化扶贫到文化振兴的转变、从生态扶贫到生态振兴的转变、从组织建设到组织振兴的转变。”曹立认为,应从“五个振兴”中,寻找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和突破口,在实现“五个转变”中探索衔接的具体路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减贫工作并不是“到此为止”,而是通过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衔接使其可以久久为功抓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