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动态
协会动态
行业动态
市场资讯
党员天地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场资讯  
 
消费扶贫:对接需求现双赢
 
2020-04-17    
 

 近年来,越来越多来自贫困地区的特色农副产品,被送进了许多单位的食堂,摆上了城镇居民家庭的餐桌,丰富了人们的消费选择。“消费扶贫”作为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其作用日益显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受阻,目前情况如何?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怎么样?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还有哪些痛点、难点和堵点?我们的记者进行了采访。

 打通农产品出村路,缓冲疫情影响

 “眼瞅着就要烂在棚里了,这可咋办?”今年春节那几天,辽宁省岫岩县洋河镇关家堡村的贫困户韩庆贵天天急得睡不着觉。

 他承包草莓扶贫大棚不到半年,棚和苗都是赊来的,好不容易迎来盛果期,可村里的路因为疫情防控都封了,哪还有收购人的影子?

 正月初五,韩庆贵的眉头终于舒展了。“政府协调运输车,拉走了待销的草莓,价格也卖到了十几块一斤。”如今,销售恢复正常,他的草莓大棚有了五六万元的收入。

 受疫情影响,年初不少贫困地区农产品出现滞销。为保障贫困户收入不滑坡,各部门积极作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织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供应商入驻扶贫832平台,促进供需信息对称透明;商务部协同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部门,保障农产品运输畅通;农业农村部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组织开展线上产销对接……地方政府、企业也主动作为,多方合力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政策搭桥,产销对接。

 “免费安排冷链专列点对点运输,桂林80万吨砂糖橘等你来!”“在南宁累计采购沃柑达到300吨以上,按每吨10元给予补贴。”2月中旬,广西沃柑陆续成熟,而砂糖橘的销售窗口期仅有710天。桂林、南宁等地紧急出台政策,吸引外地客商前来采购。

 “沃柑目前的销量已经赶上去年了。”南宁市武鸣区府城镇四明村柑橘加工产业园负责人邹成素松了口气。之前,产业园复工后,销量一下同比减少了近40%,随着政策落地,沃柑销售逐渐回暖。

 ——团体采购,定向扶持。

 不久前,本来集团、招商局集团、中核集团等企业积极开展采购,几天时间就解决了湖北省蕲春县芭茅街村34万斤香芋的滞销问题。

 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等机制,去年以来,东部9省份持续开展扶贫产品定向采购和集中展销,东部沿海地区,中央和国家机关、央企,各类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三方面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分别达到了483亿元、154亿元和1000多亿元。

 ——“触网”推广,效力倍增。

 “各位宝宝粉丝们,非常开心能够如约相聚在我们乐平市扶贫淘宝直播间!”315日上午,在江西“百县千品”消费扶贫活动中,各地县级领导、第一书记、青年干部纷纷代言扶贫产品,在直播平台、朋友圈促销。

 各类电商平台积极参与,帮助扶贫产品唱好戏。拼多多加设“多多助农”线上入口,支持滞销农产品优先“出镜”;今日头条、抖音、美团等大力推介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一些知名主播成为带货“网红”。

 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显示,截至327日,中西部的22个省份一共认定了22566个扶贫产品,东部9省市购买扶贫协作地区农副产品总额已达21.21亿元,贫困地区农产品区域性滞销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

 释放消费潜能,助力产业升级

 消费扶贫“挖掘”出不少优质农产品,让城镇居民尝到了甜头。

 最近,每天下午3点多,一辆小货车都准时驶进海南省海口市滨贸路电力村,车上载着刚从白沙黎族自治县采摘来的毛薯,负责该楼团购的周大姐会组织居民分批下楼领取。在海口,有上百个居民小区能享受白沙县“扶贫助农”的上门送货服务。“方便!划得来!”周大姐在手机上展示着小区居民的好评留言。

 “这两年家里的果蔬开支明显增多。”在北京某银行工作的狄女士说,她关注了好几个微信公众号的扶贫产品专栏,“从南到北,只买当地最应季的东西;最近一单是湖北的笋子、四川的枇杷和海南的木瓜,产地直邮,新鲜又便宜!”

 “我们在连锁超市设立了消费扶贫专柜,为扶贫产品销售搭建平台,也为消费者购买提供便利。”湖南省桂阳惠康连锁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四姣表示,扶贫产品整体质量不错,销量也比较稳定。

 除了个人购买、团体下单,农超、农校、农堂等也在加快对接,让“菜园子”直通“菜盘子”。安徽理工大学后勤部门持续从阜阳市、寿县等贫困地区采购米面油和蔬菜,到去年11月底采购额已超过700万元。

 消费扶贫打通了产供销链条,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

 今年2月,广东东莞合福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董斌与黄江镇许多企事业单位一起,认购了韶关市西约村滞销的10万斤蔬菜和上千只家禽。从韶关回来,董斌带了一些红茶样品,“当地村民不懂包装和营销,我们正在帮他们重新设计包装,样品已经出来了,很快就可以上市,估计贵的能卖到三五百元哩。”

 截至414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扶贫832平台已累计实现交易额1.2亿元,汇集4000多个供应商,覆盖贫困县774个。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供需对接、信息反馈,平台促进了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升级。比如,陕西淳化合坤生态农业公司,上线平台仅用3天就完成了7万多元的采购订单。“企业一下子信心倍增,计划今年在西安建设展销中心,协助陕西贫困县的供应商通过政府采购政策,带动更多农户走向更大的市场。”

 “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搭建平台、购买扶贫产品,这是一件双赢的事。”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副司长王春燕说,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城市菜篮子、米袋子的有效供给,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促进了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贫困群众增收。

 不做“一锤子买卖”,建立良性互动长效机制

 “去年发的桃又脆又甜,可今年发的橙子又酸又小,还烂了不少。”提起消费扶贫,北京某国企员工王女士抱怨说,单位从对口支援贫困县购买的农副产品质量不稳定。

 “贫困地区扶贫产业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种养环节质量管理不到位、产业链延长不够、附加值提升不足等问题,有待改进。”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认为,消费扶贫说到底是消费,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实现买卖双赢,才能得以持续。

 ——产品质量得过硬。

 “坚决不做一锤子买卖!”山东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博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学刚说。博兴村石磨面粉加工厂的产品前一阵在省级龙头企业的销售平台上架了,最近村里还跟山东种业集团、省农科院达成合作,计划引进新的小麦品种,由合作社统一生产管理,这样种出的小麦产量高、出粉多、品质好,“我们是冲着回头客去的,一定要靠品质拢住客源。”

 ——政策扶持要给力。

 为促进消费扶贫提质扩面,各地使出了很多新招、实招:辽宁鼓励贫困地区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地理标志商标、特色区域标识的申报注册和使用,青海向农业龙头企业和畜禽养殖合作社注入风险补偿金近2亿元,宁夏大力推进特色优质农产品外销窗口建设……其中很多好经验值得推广。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强作为。

 “从这次疫情看,凡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育良好的地方,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就较小。”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说,促进供需两头更高效、密切地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进一步加大开掘市场、维护市场的力度。

 ——物流配送体系应跟进。

 专家分析,许多贫困地区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之所以容易出现滞销卖难,原因还在于运距较远、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冷藏保鲜、物流配送方面发育不足,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农村电商研究中心主任郭红东建议,应通过财税等扶持手段,鼓励全国性电商与物流大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做好扶贫产品货源保障工作,提高社区物流配送服务效率。

 ——农户自身要强化营销意识。

 “要帮助更多农民学会将手机变成新农具,让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大农业办公室主任戴珊表示,将进一步挖掘线上销售平台优势,深入推进“村播计划”,线上线下培训贫困地区农户的直播技能。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引导贫困群众种植什么。”海南助村公社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吉昌超说,现在每逢周末或节日,海南各地的“扶贫集市”都非常热闹,“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市场前景,有奔头,干劲儿足!”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上海市浦东新区石油制品行业协会
Copyright 2008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21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