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持续发展,对当前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带来显著影响。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将是消费和服务等相关领域。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二季度之后经济增长有望回稳但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提早对宏观政策做适度调整,可以考虑适度加大政策宽松力度。 本次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与2003年的SARS疫情有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具有相似的疫情特点。对比当前和2003年内外部环境及各相关因素,本次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或将强于SARS疫情。从疫情状况来看,本次疫情的传播速度更快、感染人群更多、扩散范围更广,影响面超过了SARS;从外部环境来看,2003年我国正在全面享受全球化红利,而当前出口状况已与当年不同,应对内需减弱冲击的能力也不同;从经济结构来看,当前第三产业占比和消费贡献率远高于2003年,而疫情对服务业和消费领域的冲击较大;从经济周期来看,2003年我国处于经济上行周期,而当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疫情将叠加转型;从要素流动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开放性和要素流动性高,更容易受到疫情传播的影响。 可以预见,疫情对消费、服务领域和中小型企业的冲击较大。 疫情对消费的冲击较大,一季度消费增速可能下降。本次疫情正好赶上春节假期,对一年一度的传统消费旺季带来较大冲击,导致对消费的影响程度可能强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预计2020年一季度消费增速可能显著放缓。受冲击最严重的可能是旅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相关消费,服装、家具家电、化妆品等消费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并不是所有消费领域都受到负面冲击,预防药品以及相关的医疗保健、健身器材等消费可能显著增长,日用洗涤用品、消毒液、中药材及中成药等消费也可能加快。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之后,消费增速有望回升到平稳运行态势。 疫情对工业生产存在一定影响,部分中小型生产和服务企业可能面临生存压力。目前来看,本次疫情主要爆发在一季度,而一季度是我国传统工业生产淡季,因而对今年工业运行的冲击相对有限。然而,受疫情的影响,全国大面积延期开工,对春节后恢复生产带来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企业经营压力本来就比较大,尤其是解决了社会绝大部分就业的中小型生产和服务企业的承受能力较为有限,部分企业利润率已经很低,债务压力较重。如果消费需求不能尽快恢复,企业难以顺利复工,将严重影响企业营收,可能导致部分中小型企业面临生存压力。 投资和进出口受到的影响关键看疫情持续时间。如果本次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与2003年类似,预计今年投资和进出口都不会显著受到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疫情持续,二季度之后的投资和进口需求或将受到影响而有所波动。从投资内部结构来看,疫情对基建投资的影响可能有限,而对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影响相对明显。 疫情将缓解一季度物价上涨压力,年内物价高点可能在二季度。2019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物价上涨压力,本次疫情导致今年一季度春节期间消费需求弱于往年,一定程度上缓解物价持续上涨压力。随着疫情好转,二季度之后,CPI上涨压力可能再次出现。考虑到2020年CPI翘尾因素呈前高后低的特点,1-6月几乎每个月翘尾因素都在3%以上,上半年CPI同比涨幅仍将较大,下半年将随着翘尾因素下降而回落。因此,预计疫情导致一季度CPI同比上涨压力有所减弱,二季度之后CPI同比可能出现年内高点,三季度之后可能明显回落。 疫情影响短期经济增长,但二季度之后有望好转 波动预计在0.5-0.8个百分点。2003年SARS疫情主要影响了二季度GDP增速,当季下降到了9.1%,比全年增速低0.9个百分点。本次疫情爆发于春节期间,将对一季度经济增长带来较为明显的冲击。考虑到当前经济增速已经远低于2003年,疫情对经济增速的影响绝对波动幅度可能小一些,预计在0.5-0.8个百分点。由于2019年三、四季度经济增速都为6%,预计2020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在5.2%-5.5%。从三次产业来看,受到影响最明显的将是第三产业,预计一季度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可能有所下降。 二季度之后经济增长有望回稳,关键看疫情的持续时间。如果疫情在2月份得到有效控制,那么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回升到6%左右,此种情景的概率较高(大约60%)。如果延续到3月份之后,那么二季度经济运行也将受到一定影响,经济增速仍将低于6%,此种情景概率略低(大约30%)。如果持续时间类似SARS那样,那么可能影响全年经济增长预期,并波及到全球市场,此种情景概率较低(大约10%)。 理性看待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疫情将使货币政策偏松调节力度加大,市场短期流动性宽松,债市走势乐观;央行后期的流动性投放或其他组合工具的使用,大概率会视疫情的发展和实际需要及时推出。目前抗击疫情的“战役”正在关键时期,疫情对于当前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明显会强于SARS时期,稳增长可能需要更大力度的逆周期调节和流动性投放。叠加A股市场短期波动,避险情绪产生的股债轮动使得短期债市收益率继续下探较为确定。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年内存在突破前低2.7%左右(在2016年10月底期间出现)的可能。 股票市场短期有压力,中长期不应过度焦虑。短期内,餐饮、旅游、影视、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可能领跑市场。然而,从长期来看,国内A股市场大量的品种估值偏低,加之逆周期调节可能超预期发力,投资者不应对中长期趋势产生过度焦虑。 人民币汇率走势总体稳健。近期由于中国疫情、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使得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但总体而言,随着国内对于疫情的防控和应急管理,市场将逐渐对中国恢复信心,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将回归到基本面决定,预计全年仍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走势。 需要注意的是,疫情或将导致局部信用风险发生,银行业全年盈利或小幅下调。 疫情对于银行业务的冲击主要在“现场业务”,但可由“线上化”替代所弥补。间接影响主要来自经济增速放缓后对信贷需求产生的压力。疫情防控领域应急融资需求增加将对其部分对冲。特殊时期政策调节力度超预期,非对称降息等宏观政策可能提前,银行业净息差水平收缩的压力可能因此进一步加大。短期降息可能对一季度利润冲击不大,但随着存量切换开启,全年银行业利润增长压力将逐渐显现,行业盈利水平或小幅下调。 疫情防范对企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全国春节假期延长,部分省市复工时间推迟,员工居家隔离,大量制造业企业正常经营计划打乱。因而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个别存在生存困境,银行在相关企业投放的信贷也可能面临信用风险,最终可能表现为行业不良率的上升。 然而,为防控疫情建立“绿色通道”,切实提高外汇及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效率的要求,银行在便利防疫物资进口、捐赠等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支持企业跨境融资防控疫情等方面存在一定业务机会。 宏观政策需随着疫情发展提早调整 面对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2020年财政政策稳增长的力度应该有所加大,在保稳定和促进“六稳”上发挥更大作用。加大财政支出在应对疫情上的作用,鉴于2019年财政赤字率为2.8%,2020年可以适度提升到3%或者更高。考虑到疫情的负面影响,专项债规模可以适度提高到3万亿或者更高,充分发挥专项债券扩大有效需求、稳增长的作用。如果此次疫情导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可以考虑发行特别国债。 加大定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受疫情冲击的消费和生产行业,尽快促进消费扩张和生产恢复。对疫情影响较大的一些中小微型企业、城市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等微观主体,建议通过定向减税、发放补贴等方式进行救助支持,防范可能出现的中小企业倒闭、失业及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 金融政策应充分利用货币政策空间,提升定向支持政策落地效率。可灵活运用定向流动性调节工具,全面或部分降准以提升银行信贷投放能力;MLF操作利率下调提前至2月20日前,压降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对于“疫情”融资、中小微融资支持力度较大的银行,实施更加弹性的监管和定向支持;健全预期管理、引导市场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