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加速蓄积经济新动能。《经济参考报》记者从21日召开的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上获悉,中国新一轮改革蓝图已经绘就,更深更实的改革、更大更快的开放举措将渐次落地,更为澎湃的新经济将蓄势崛起。改革开放创新“三轮驱动”将激发中国经济新活力,彰显中国经济新潜能,并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科技革命浪潮云卷。如何探寻经济发展新动能?中国将发挥什么作用?创新经济论坛上,多位财经高层、商界领袖以及权威专家汇聚一堂,探讨世界以及中国经济前景。 中国社科院院长谢伏瞻在论坛上指出,世界经济增速正在放缓,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运转,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加速突破,全球供应链价值链正在重塑,这些给各个国家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保持稳定、健康、较快发展的态势,关键在于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进科技创新,全面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四梁八柱的改革基本完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开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谢伏瞻指出,下一步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必须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使各项改革落地生效,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对于下一步中国经济改革重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谋划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很大程度上涉及政府职能改革和治理体系改革。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市场经济创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宏观政策空间依然充足,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我们有空间来应对货币政策的扩张,但仍需要与国家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共同支撑。”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表示。 “在稳增长方面,中国财政和金融政策配合,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结构性政策,进一步激发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张燕生认为,中国的绿色投资、创新投资、民生投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投资都有非常大的需求和合作空间。 开放也是改革,开放仍然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只能够更大、更快,使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谢伏瞻表示。 中国是世界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开放对世界来说是互利共赢的。2018年,中国GDP占世界比例是16%,但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近30%。 张燕生指出,在世界最缺订单、最缺需求、最缺合作的情况下,中国通过举办两届进口博览会,实际上是给世界添动力,给世界创造合作机遇。此外,“无论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深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还是海南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中国打造的将是新时代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平台和体系。” 中国对于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在持续增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的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哈勒敦·穆巴达拉表示,中国营商环境越来越好,面向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越来越开放,更重要的是,这种演进还在持续,未来几个月将有更大进步。积极在中国进行投资已经成为外国公司的重要战略。 创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以创新促进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正成为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显示,近年来中国创新指数排名迅速攀升,2016年至2019年分别排在第25位、第22位、第17位和第14位。从创新研发强度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东部沿海六个省市的研发强度已经高于OECD的平均水平。在专家看来,中国具有巨大的创新优势,也积累了很好的创新平台。 “传统经济模式目前受到挑战,但我们也看到了创新和机遇。比以往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和企业要携手前进。”保尔森基金会主席、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说。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指出,中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多商业模式和技术突破创新令人振奋。不仅大的技术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在加速变革,很多传统公司也在加速数字化进程,中国企业在很多领域都在迎头赶上,这同样给予国外投资者信心。 作为中国工业电气和新能源领军企业,正泰集团是创新驱动企业加速转型的一个缩影。正泰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栾广富在论坛期间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多个历史性战略机遇叠加新技术变革快速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公司正着力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看来,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上升、消费结构改变,必然带动中国市场上企业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和整个产业结构变化,这是今后中国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