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IEA)网站2023年12月19日发布的文章显示,全球石化行业对于服装、轮胎、洗涤剂、化肥和无数其他日常产品的生产至关重要,目前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推动这一变化的是新石化工厂建设的浪潮,尤其是在中国。随着塑料和合成纤维产量的增加,石油需求正在向中国转移,同时在以前主导市场的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石化产业结构转型 正在重塑全球石油消费格局 IEA指出,中国石化行业扩张的速度和规模大约是中东和美国早期产能扩张速度的2倍。2019至2024年间,预计中国新增的乙烯和丙烯(两种最重要的石化产品)产能将相当于欧洲、日本和韩国目前产能的总和。 石化产业结构转型正在重塑全球石油消费格局。IEA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石油消费已明显超过新冠疫情发生前的水平,比2019年增加100万桶/日。然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石化产品需求推动的,尤其是中国。2023年,中国对石脑油、液化石油气(LPG)和乙烷等石化原料的需求比2019年增加170万桶/日。如果没有石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全球石油消费总量仍将大大低于新冠疫情发生前的水平。 石化产业规模增长和石化产品作用日益增强的后果之一是,石油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会比石油需求更早达到峰值。石化产品不用作燃料,这意味着它们不是直接排放的主要来源,尽管它们可能造成其他环境问题。尽管世界经济和人口仍在增长,但不包括石化原料的全球石油需求仍然低于2019年,并且自2017年以来几乎没有增长。当前,个人出行和工业活动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但这被发动机能效的大幅提高、电动汽车销量的激增以及更广泛的远程办公等行为变化所抵消。 IEA预测,全球道路燃料消费将从2025年开始下降。目前,发达经济体的石油消费总量比2007年的水平低近10%,并且没有任何复苏的迹象。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需求增长的推动力,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对基础设施和重工业的依赖程度降低,中国的石油消费预计将在2030年之前趋于稳定。尽管石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但不会改变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前达峰的大趋势。 中国石化产业快速发展 正在改变全球贸易格局 随着中国石化行业的扩张,对石油原料的需求正从全球其他石化中心转移到中国。它还对塑料、合成纤维等石化产品的全球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IEA指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和合成纤维进口国。2019年和2020年,其进口量按原料折算,相当于近300万桶/日,即全球石油消费量的3%。最近,特别是在2023年,中国石化产品产量增加。其他地区的石化活动和相关石油需求下降,包括中东和亚洲其他地区。与2019年前9个月相比,2023年前9个月,世界这些地区的中间石化产品和最终石化产品的出货量下降了近30%。 贸易重塑对欧洲石化产业产生了严重影响,开工率大大降低,许多工厂在努力实现收支平衡。自2021年以来,通过欧洲蒸汽裂解装置转化为乙烯和丙烯的石脑油交付量已下降近30%,达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水平。从中东和东亚(不包括中国)向欧洲出口的中间石化产品和最终石化产品仅仅略有上升,部分原因是欧洲对塑料的需求疲软,无法吸收额外的供应。 中美供需互补 使两国石化行业蓬勃发展 与欧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生产商大幅增加了石化原料、中间体和聚合物的出口。其中包括来自美国蒸汽裂解装置的产品流向中国和欧洲,美国是全球石化市场中另一股日益具有影响力的力量。美国最重要的原料--乙烷和丙烷的国内供应量飙升,超过了消费的增长,保持了加工利润的强劲并支持了出口的增长。美国工厂使用的乙烷在过去10年中翻了一番。 这种新兴原料供应的优势帮助美国生产商扩大了其全球市场份额。IEA指出,自新冠疫情蔓延以来,大量美国乙烷和丙烷进入中国,接近中国这些产品进口量的3/4,满足了中国整体原料需求较2019年增长量的1/3以上。 美国出口商对中国乙烷和丙烷需求依赖性不断增强。IEA预估,2019至2023年,美国新增出货量中超过3/4销往中国。全球最大的需求增长源--中国和全球最大的供应增长源--美国之间的这种互补关系,使得两国的石化行业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