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原油加量创新高背后:炼油能力过剩 成品油出口快速增长 |
|
2010-05-12 |
|
中国原油加工量不断创历史新高,但同时成品油的出口也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炼油能力增长超出市场需求。
综合媒体5月11日报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中国原油加工量为3,440.6万吨,创历史新高。分析认为原油加工量的增长与4月国内成品油价格面临调高有关,但同时成品油出口的快速增长也折射出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4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发改委4月14日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柴油涨幅均为320元/吨。调整后汽油最高零售价为8,220元/吨,涨幅为4.05%,柴油最高零售价为7,480元/吨,涨幅为4.47%。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后,地方炼厂加工盈利变得有利可图,开工率上升。
但是,国内炼油能力相对过剩,成品油市场产能过剩,成品油市场的供求关系与竞争格局并未改变。因而炼厂开工率的提高导致原油进口快速增长,而成品油市场供过于求又使成品油出口增长,炼油行业有向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均依赖国外市场局面转变的倾向。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0年1至4月,中国累计进口原油7,785万吨,同比增长36.7%;累计出口原油83万吨,同比减少54.4%;累计进口成品油1,205万吨,同比减少4.8%;累计出口成品油950万吨同,比增长52.0%。虽然成品油仍为净进口,但成品油出品却快速增长。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舒兴田认为,炼油能力大量过剩,将引起市场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等问题。大量出口成品油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发达国家通过浪费资源和寻找替代能源,成品油消费不仅增加趋缓,而且有的已经经经呈负增加。
有关专家认为,鉴于石油资源并不丰富,中国宜规划适合自身需要的炼油产能,国家成品油供给以自炼自销、适度进口补充为原则,不宜发展壮大壮大壮大壮大过大的炼油能力,造成原油进口口和成品油出口两头都需要依靠国际市场的状况。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应更加灵活,不宜因一味保证了炼厂利润而过分刺激其生产,从而加剧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