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亲笔写了一张借条交给杨至成,请杨至成找徐海东帮忙借款。当杨至成拿着条子到十五军团找到徐海东,提出要借2500元钱时,徐海东立即把供给部长找来,问他军团还有多少钱,供给部长回答说全军团只剩下7000元。徐海东说留下2000元,其余5000元全部送交中央。 党的纪律,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根据党的性质、纲领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而确立的各种党内法规的总称,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严守纪律的模范。 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中央 1933年2月下旬,徐海东任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并兼任七十四师师长。这期间,因为鄂豫皖省委执行“左”倾路线,徐海东一直受打击、排挤。“打仗有我的份儿,跑路有我的份儿,别的权利没有。有一天,部队两顿饭没吃,我决定给每个单位发一块钱买南瓜吃,还差13块钱,我让人到军部经理处去支,他们说要有军长、政委的信才给,我只好亲自骑马到军部找到政委开条子。我深感我这个副军长是有其名无其实,工作实在难做。但是经过思想斗争,我又想,为了革命事业,还是不计较这些吧……” 1934年秋,徐海东奉中央命令率红二十五军离开根据地长征,翌年夏天到达陕北,为随后到达的中央红军打开了局面。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得知中共中央率红军到达川北松潘地区,徐海东积极接应,参与制定西征甘肃、北上陕北的决策,明确提出,即使红二十五军3000多人全部牺牲也要保证中央顺利北上。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与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改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来到陕甘苏区,实现了与红十五军团的胜利会师。11月,天气转冷,刚在陕北落脚的中央红军给养困难,陕北高原的寒冷,成为中央红军遇到的又一个敌人。如何战胜这个新的敌人,成为党中央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红一方面军供给部长杨至成的报告,摆在了毛泽东的面前。报告分析当前部队在物资保障上存在的严重困难,提出要渡过这次难关,最少需要银元2000元至3000元。毛泽东亲笔写了一张借条交给杨至成,请杨至成找徐海东帮忙借款。当杨至成拿着条子到红十五军团找到徐海东,提出要借2500元钱时,徐海东立即把供给部长找来,问他军团还有多少钱,供给部长回答说全军团只剩下7000元。徐海东说留下2000元,其余5000元全部送交中央。之后,徐海东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动员部队把缴获的部分武器、弹药、药品、布匹等送给中央红军。 多年以后,徐海东在回忆此事时说:“当时我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中央。” 坚持党的原则,维护党的团结 在长征途中,当时担任红四方面军负责人的张国焘无视党的纪律,背着中央搞分裂活动,险些断送党和红军的前途。红军中的广大党员,包括红四方面军的绝大部分同志,都能抵制张国焘的错误。当张国焘逼迫朱德公开反对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决议时,朱德坚定地回答: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是正确的。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三省,我们红军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应当担起抗日救国的责任。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出尔反尔。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南下是没有出路的”。 围绕南下还是北上,朱德同张国焘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张国焘还煽动个别人给朱德施加压力,但是朱德一直很镇静,他说,一个共产党员,要服从中央,不能同意南下。 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公然宣布另立以他为首的“临时中央”。参加了这次会议的徐向前回忆说:“另立‘中央’的事,来得这么突然,人们都傻了眼。”在张国焘的煽动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责备和埋怨中央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时,“张国焘得意洋洋,要朱德同志表态。朱总的发言心平气和,语重心长。他说:大敌当前,要讲团结嘛!天下红军是一家。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是个整体。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呀。” 当时,随左路军行动的原一方面军五、九军团指战员中,有的提出:单独北上,找党中央去。有的说:张国焘要拦我们,就跟他干。朱德来看望这些指战员,耐心地教育他们顾全大局,掌握正确的斗争方针和策略。他在五军团说:我们一定要坚持真理,坚持斗争,坚决拥护中央北上抗日的路线,但要有正确的斗争方法,要顾全大局,讲革命讲团结。四方面军广大干部战士都是好的、革命的,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他们有许多优点,英勇善战,吃苦耐劳,你们应该很好地向他们学习。你们五军团能攻善守,英勇顽强,优点也不少,但你们人少嘛,光有你们也不行。所以同志们要注意和他们搞好团结,切不要上少数人破坏团结的当。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加强全体红军的团结,才能克服一切困难,争取革命事业的胜利。在这段最艰难的时刻,朱德既坚持了高度的原则立场,又不轻率地采取任何决裂的做法,始终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一起。 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甘孜,中央指定红二、六军团加上红三十三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经过朱德、任弼时、贺龙等力争,并得到红四方面军许多指战员支持,红二、四方面军终于共同北上,于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胜利地完成了长征。 严守党的保密纪律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从参加革命斗争初期起,就具有强烈的保密意识。他们入党的时间不同,地点各异,建党初期也没在一起工作,所以相互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时候入党的。恋爱期间,他们在通信中也从不涉及党的机密,只谈理想和情感。直到1924年9月,周恩来自欧洲回国后,经过组织沟通,他们才知道对方都是共产党员。1925年8月,两个人结婚后经常相互提醒,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机密。1927年周恩来参加南昌起义,邓颖超事前毫不知情,直到看了国民党的报纸,才知道发生了南昌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总理,自1949年9月起,一直在中南海西花厅工作和居住了26年。他的办公室同时是一个小型会议室和保密室,除了工作需要,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这间办公室和保险柜的钥匙他始终带在身上,睡觉时压在枕头下,有外出任务时,才把钥匙密封好交给邓颖超保管。有一次他走得匆忙,直到临上飞机才发现钥匙还在口袋里,于是他把钥匙封好让一位同志转交邓颖超。而每次回来的时候,见到邓颖超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钥匙取回来。 据秘书回忆,周总理平时和邓颖超聊天范围很广,从一般老百姓关心的国家大事、书画戏剧到熟人朋友,家常话题无不涉及。但却从不会谈到一些没公开的机密事件,尤其是那些周总理认为邓颖超不该知道的事情。很多重要的事情,周总理可以和有关秘书谈,但是绝不会对邓颖超说。1964年,我国首次核试验前夕,周恩来总理在紫光阁的会议室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张爱萍副总参谋长站了起来,向周总理请假,说今晚外交部安排了一个外事活动,要提前告退。就在张爱萍站起身来,刚准备离去时,周总理突然站了起来,关切地说:“爱萍,你带核试验的文件了吗?”在得到张爱萍没有带的回答后,他仍指指张爱萍的口袋说,再搜一搜,看看里边有没有字条。最后,张爱萍将自己几个衣兜都掏了一遍,周总理才如释重负地说:“保密无小事啊。你邓大姐是老党员、中央委员,她就不知道我们要搞核试验,我从不对她讲。” 每个秘书到周恩来办公室工作,周恩来与秘书的第一次谈话除了提出如何工作和学习外,特别强调的是遵守保密纪律。他要求秘书这样做,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平时涉及重要事项,他都用专线电话。他的办公室和卧室都装有专线电话和加密机,有时加密机出现故障,他坚持加密后再通话。对涉密会议,周恩来都事先对参会人员、工作人员名单进行审查,并提出具体要求。如对工作人员可否在场、服务人员是否可以进入会场倒水等细节作出明确交代。他每次参加会议均自己做记录。去世后,他留下几大皮箱手迹,其中属于党和国家秘密的,他生前都分门别类放在保险柜里。对密级高、时间紧的文件,他都要求专人专送专办。办理急件,即使是深夜,他也把秘书找到身边亲自交代,并要求及时向他汇报办理结果。 邓颖超曾对秘书赵炜说,“作为党员,恩来同志和我始终遵守着党的教导:不应该说的事,不要说;不应该问的事,不要问;不应该看的文件,不要看,这是党的利益的需要。”“党的纪律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都绝无例外。越是负责的党员,越应该以身作则,越应该自觉遵守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