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有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强调干革命要靠两杆子,把笔杆子提到和枪杆子同等重要的地位,说明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要一手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也都有很多这方面的论述。习近平同志最近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他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在不久前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又作出了重要指示,对于今后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关键是要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最根本的。当前,我国处在利益格局多元化、社会矛盾多样化的情况下,价值观认同、文化选择也出现了很大差别,越是这样,越需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的思想理论工作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才有主心骨,才能起到引领社会、凝聚人心的作用。十年前启动的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战略工程,在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中央领导下,在意识形态各部门配合下,在广大理论工作者参与下,这项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包括:10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5卷本的《列宁专题文集》的重新译校和出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围绕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发表了一大批理论研究成果,包括理论专著、干部读本、通俗读物、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等;组织编写了高校文科重点教材120多种,现已大部分出版并供高校使用;通过以上工作特别是高校教材编写工作,以及围绕教材启用的教师培训工作,锻炼、培养了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党校、高校的教学研究骨干,为组织一支宏大的理论队伍储备了力量。以上只是工程实施十年来的主要成果,并非其全部。但由此可以看出,这项工程对我国思想理论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参加“马工程”十年,有几点深切感受: 第一,“马工程”是一个宏大工程,动员了思想理论界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千军万马的浩荡队伍,这在我国历史上是少见的。这样的工程可以比喻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三峡工程,具有标志性和里程碑的意义。像“马工程”这样规模宏大的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施。 第二,“马工程”同时是一项创新工程,它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创立了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种新的模式。以往,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工作,例如经典著作的编译、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高校教材的编写、理论队伍的培养,以及其他不少方面的工作,都是分头进行、分兵作战,缺乏统一领导。工程启动后,把过去分散进行的工作集合成一个整体,纳入到“马工程”的范畴,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形成一种合力,其影响力是以往无法比拟的。犹如部队作战,从单一军种、单一兵种分散作战,发展到多个军种、多个兵种联合作战,不仅是数量上的扩张,更是质量上的跨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战斗力。工程的实施,创立了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种新格局、大格局,极大地提高了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马工程”的创新还表现在,它开创了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互联互动的合作机制。以往,这些部门、单位之间虽也有一定联系,但并不紧密,而是比较松散、随机。工程启动后,情况有了很大改变,在工程领导机构的指挥、协调下,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密切配合、合作无间的新局面,可以说是一方有求、八方呼应。以高校教材的编写为例,每一本教材都有一个编写团队,这是编写的主体。为了确保教材质量,工程办又组织编写组以外的专家,参与教材初稿的审读、修改乃至部分改写,参与这项工作的专家涉及许多单位,达到多个批次。因此,每一本教材,不仅凝聚了编写组成员的大量心血,而且广泛吸取了各方面专家的集体智慧。这样的互联互动,这样的紧密合作,是工程启动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机制,这种机制已经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工程十年,成绩斐然。为了进一步推动“马工程”以及整个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我感到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保持工程的常态化,使其成为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经常性的得力抓手。按照原来的认识,工程是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基本建设,它的实施有阶段性。经过十年实践,愈来愈感到工程不仅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基本建设,而且是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必要长期保持下去,并不时加以总结提高。 第二,工程应随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扩充其内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也已进入深水区,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高校文科教材有的出版多年,部分内容需要补充或修改,修订的任务相当繁重。因此工程始终处在动态当中,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增加新的项目。例如《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两部著作是原来规划中没有的,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新增加的。这样的“扩容”符合与时俱进的精神,很有必要。 第三,应发挥工程的智库作用。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包括意识形态方面的基础建设,也有不少政策性、对策性研究,可以把政策性、对策性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各种建议和方案,供中央决策参考。 第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意识形态领域高端人才的缺乏,不仅影响国内思想理论工作的质量,而且也会影响到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我们深感在国际论坛上,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在政治上会发出很强的声音,在外交方面,我们的声音也不弱,惟有在学术论坛上我们的话语权不强,原因就是我们缺乏既有很高理论水平和学术造诣,又通晓外文的高级专家。培养意识形态领域高端人才,需要有专门机构负责,拟定详细计划,可以从“马工程”涌现出来的大批教学科研骨干中,好中选优,作为意识形态高级专家的后备队伍,通过实践锻炼,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培养。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党中央已经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这方面发出了最强音,我们思想理论界的同志们也要跟进,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为意识形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