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消息显示,2015年5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涨1.2%,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中国CPI涨幅逐月扩大的态势首次出现逆转。专家表示,物价增长再次减速说明当前我国仍处于低通胀状态,市场多家机构也对未来进一步降准降息的政策空间有所预期。 连续9个月处在“1时代”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2%,较4月回落了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食品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上涨1.0%; 1-5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3%;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则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4.6%,已经连续39个月下降。 这是今年以来,CPI首次出现同比涨幅较上月回落的情况。自去年9月起,中国CPI涨幅数字已经连续9个月徘徊在“1”时代,其中,今年1月的CPI同比仅增长0.8%,更是创下2009年12月以来62个月新低,随后几个月有所恢复,4月同比增速升至1.5%。但此次5月又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在1.2%的涨幅里,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则为0.5个百分点。这两个数据分别比4月份回落了0.1和0.2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分析,本次数据反映经济结构调整所显现的下行压力依旧明显,物价总水平仍保持低位运行态势。不过,考虑到近期猪肉价格回升、国际油价反弹、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等因素,三季度起CPI数据应会小幅回升。 猪肉上涨难抵菜价下跌 业内机构认为,物价的低位运行并不代表价格绝对水平有所降低,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和服务等价格上涨压力仍然明显。随着非食品价格的企稳,物价仍然在低通胀状态运行,不能认为存在明显通缩的风险。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认为,5月份鲜菜、鲜果和蛋价格分别下降9.2%、2.7%和1.2%,季节性因素带来的鲜活食品价格下降影响CPI下降0.39个百分点,超过了当月CPI总降幅;而与此同时,猪肉价格恢复性上涨2.7%,部分养殖户减少生猪存栏,导致猪肉供应偏紧;同时受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5.7%和6.5%,这些因素对CPI均有影响。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认为,5月份以来气温比往年高一些,充足的鲜菜鲜果供应使得环比角度价格下降得多一些,以至于整体拉低了CPI的水平。“1.2%这个数字算是近期的一个相对低点,6月份南方又是梅雨又是暴雨,对蔬菜的供应不利,可能使价格有所反弹。”牛犁称。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报告则认为,由于近半年以来已3次降息两次降准,货币流动性投放对物价的抬升作用将会显现,因此年内CPI同比应该会小幅回升,部分月份可能高于2%,但全年平均物价水平将低于去年。 引发市场降息降准猜测 物价处在低位运行,对经济复苏压力的折射不可小视,也引发市场纷纷做出了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的预期。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对本报记者表示:“截至5月份,CPI环比涨幅连续3个月为负,这一状况持续时间越长,通缩风险也就越大。由于内需不旺、经济景气度不高,不排除CPI较长时间低于1.5%甚至跌破1%的可能性。一旦CPI继续走低,央行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还将增大。根据近两天陆续公布的工业、消费、投资以及货币金融等数据来看,估计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增大,因此6月份央行继续降准或降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则认为,从5月的CPI和PPI数据来看,经济依旧面临下行压力。总供给过剩,总需求不足,体现需求没有被激活。他预测,今年的经济走势可能是一个“L”字型,上半年经济是下滑走势,二季度的GDP可能比一季度还要低。下半年如果货币政策持续放松,一系列稳增长措施见效,经济可能会结束下滑,止跌企稳,不过还得看届时具体的数据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