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已近尾声,即将开启的“十三五”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中的关键节点,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更显意义非凡。 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逐渐弱化GDP这一曾经的硬指标。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5月30日透露,在“十三五”规划当中,就将要改变超高速增长率,实现中高速增长率的常态,将硬性的增长指标改为弹性指标,用预测值代替目标值。 据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近日发布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和战略思路研究》中期成果(以下简称《研究》),“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将为7%左右,物价总水平维持在2.4%~4.6%之间。 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仅仅是接近门槛,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跨过去以后能不能稳住,需要2020年到2030年进行检验。 预测“十三五”中国将成第一大经济体 《研究》预测,“十三五”时期,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体与美国1940~1950年代的发展水平相似。从人均GDP看,“十三五”末我国大体处于美国上世纪50年代初的水平。 从各项指标来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将为7%左右,物价总水平维持在2.4%~4.6%之间,工业化进入中后期,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以上,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总目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测算,2014年中国人均GDP处在7000~8000美元之间,正处于世界银行所界定的中等收入国家范畴。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和发展阶段,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12年时间,韩国则用了8年。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同时,东南亚和南美洲部分国家则还深陷其中苦苦挣扎。 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迈入中等收入国家队列,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中国能否逃脱“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这一魔咒。 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预测,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接近高收入国家。“但是只相当于美国的23%,只是接近门槛,并不是跨越中等收入水平。” “十三五”规划中将使用弹性指标 在人口总量平稳增长的背景下,要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GDP的大幅提高必不可少。 针对“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将为7%左右的数据,《研究》牵头人、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宋立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速向潜在增速逐渐靠拢。 经济潜在增长率就是经济处于某种理想状态时的产出。经济学界普遍认为,GDP增速往往围绕潜增长率曲线合理波动。 《研究》认为,受到改革红利、劳动生产率提高、自主创新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持续、区域协调发展等要素的正向力影响,“十三五”时期到2025年前后,我国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将继续呈现比较好的发展势头,进入最后的高速增长时期。 高速增长并不意味着“唯GDP是从”。在增长速度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的今天,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弱化GDP的硬性指标作用。 记者了解,浙江、湖北的一些地区以及福建福州市已经开始有选择地取消了对GDP的考核。 据厉以宁透露,“虽然现在中国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从结构上来说,中国还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如果中国错过了结构调整时机,那就是最大的损失。” 《研究》认为,在未来5到8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速,第三产业比重将稳步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外转移,将促使我国从以往的技工制造向设计制造转变,即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