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动态
协会动态
行业动态
市场资讯
党员天地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场资讯  
 
2014中国经济体检报告:指标高低兼有 结构更加健康
 
2015-01-21    
 

    新华网北京1月20日电(记者 徐曼曼)2014年中国经济“体检报告”的出炉,让各方都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表示,2014年全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之下保持了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体重”和质量

    GDP完成目标 增速换挡符合新常态

    作为大改革与大调整拉开序幕的一年,同时也是宏观经济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的一年,2014年中国经济的身高、体重、成长速度等指标的发展状况,成为观察中国经济健康程度的重要窗口。

    “7.4%的增速,实现了去年7.5%左右的增长目标。”马建堂在今日的发布会上做出定调,这一速度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增速换挡的客观规律。而“无论是从2014年年初的‘两会’,还是2013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2014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都是7.5%左右,高一点低一点都是7.5%左右。”

    尽管全年GDP增速创下24年来的新低,但中国经济总量却更加庞大,首次历史性地突破60万亿,与美国并成全球仅有的两个超越10万亿美元规模级别的经济体。

    不过,对于一个人来说,体重只代表其重量级别,却并无法反反映其健康程度。而对于GDP,也不能只纠结其小数点后的数字,而应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其质量上。

    在多位接受采访的经济学者看来,增速换挡则是为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和环境。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对新华网记者表示,快与慢,不能够与前30年的数据相比较。1996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是2万亿级别,时间推移到现在,2014我国消费品零售的增量就已接近这一级别——不到20年时间,单从一项数据就已看出中国经济的整体规模已经天差地远。

    中国经济正在“三期叠加”中转型并走向新常态,开始构筑一个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学家、全球化合作论坛副秘书长、G20与新兴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其佐认为,实际上7%的增速就是一个合理区间。当前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要平衡。而改革是防止风险最大的解困之道,没有改革就没有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也不可能有结构的调整。

    ■“体温”和转型

    增活力惠民生 贫富差距缩小

    讳言问题,则会阻碍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观察体检报告,更重要的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从今日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中,也可以窥见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CPI增长2%,完成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制定的3.5%左右的通胀目标。但作为经济“体温”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放缓,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的减速。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公布的PPI继续为负,PMI连续5个月处于荣枯线下,在市场看来,三者共同指向一个风险:通货紧缩。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研究中心主任田云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2015年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目前,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都处于低位,正是中国大力投资基础设施的最佳时机。

    “中国有诸多行业产能过剩,投资进入传统产业势必增加落后产能,而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消耗落后产能,还是惠民生的好事。”田云解释。

    “三驾马车”方面,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在2014年均呈现整体放缓的态势。

    投资的一大“痛点”来自房地产方面。数据显示,2014年房地产投资回落较大。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03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比2013年回落9.3个百分点。

    外贸数据更令人感受到了阵阵寒意。记者发现,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进出口总额的目标定为增长7.5%左右,而外贸增长的实际数据为2.3%,远未完成预期目标。实际上,中国外贸目标已经连续三年未完成预期目标,折射出中国经济的转型压力。

    不过,左小蕾对此并未感到特别惊讶。她说,中国已经是世界进出口总量最大的国家,如果继续保持像过去30年间曾经出现百分之几十的高增长是不现实的,“国际贸易是双边、多边的,若出口还是这么高的增长,别的国家还活不活?”

    虽然“三驾马车”减速,但就业交出亮眼的“成绩单”。马建堂在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顺利完成年初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此外,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低于2013年的0.473,反应国内居民贫富差距有缩小趋势。

    左小蕾指出,经济数据的背后蕴含的是一系列的“配套组件”,每万亿的增长要消耗多少的资源、能源?蕴含多少改革和创新的红利?政府应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满足不断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继续寻找支持经济不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

    ■新常态和新动力

    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边破边立,经济的各项指标才能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三期叠加”的阶段中,中国经济面临着去产能、去杠杆的难题,学界开出的药方,几乎众口一词地指向结构调整,即“三驾马车”不可偏废,而是各有侧重点。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认为,要想在新常态下做到稳增长,不能再走靠政府投资,延续高房价刺激增长的老路,而是需要依靠民间资本的投资动力。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开展要以做强实体经济为基础,警惕经济隐形泡沫。

    在张其佐看来,投资三大方面——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目前都处于不可过度投资状况,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今后的着力点可以放在养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既要靠政府的投资,也需要民间投资。只要是有利于效率提高的调控方式、有利于提速增效的投资均可采用。但他强调,目前来看,不适用“大水漫灌”的投资方式。

    “‘大水漫灌’的过度刺激方式只会加重风险,过量货币只会投到房地产领域和传统、过剩的制造业领域,加剧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平台、金融等的风险。”张其佐指出。

    而针对市场上此起彼伏的降息降准的呼声,张其佐认为,货币等调控手段既要防止经济失速,又要防止过度大放水。2014年12.2%的M2增长速度处于合理水平,符合2014年M2是GDP7.4%和通胀2%之和再加3个百分点即12.4%这个规律,同时2014年放贷近10万亿,这说明当前“不是特别差钱”。

    此外,激活消费,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数据显示,在新兴产业业态上,中国经济获得了蓬勃的增长动力。2014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同比增长49.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4400亿元,增长56.2%。

    马建堂指出,2015年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他认为有利条件主要来自三大方面:一是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的相互推进。这是中国经济2015年平稳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基本面;二是改革开放激发创业创新的不竭热情,这是中国平稳发展的不竭动力;三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发展的关键,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适时适度地预调微调。

    马建堂还表示,未来“十三五”期间,我们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上。要推动结构转型,更好地发展服务业,更好地培育信息产业。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上海市浦东新区石油制品行业协会
Copyright 2008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21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