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庞无忌)随着8月份各项经济数据意料之外的走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再度加大,悲观论卷土重来。对此,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家宋立15日在京指出,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不利因素已经释放完毕,处于趋稳蓄升的阶段。
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当日在中英CFO职业发展2014论坛上指出,近月来经济数据的低迷主要受到天气、基数等因素影响,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再次加大,而且这种状况还会进一步持续。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宋立指出,中国经济虽然换挡减速,但经济不会陡然掉落,受世界经济波动影响,未来GDP增长可能仍能维持在7%-8%左右。
中国官方也鼓励将这种变化理解为一种“新常态”,以使民众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宋立指出,这种经济“新常态”并不是一种主观的状态,而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情况。从世界各国的状况来看,90%以上的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都会出现减速。这种减速绝大多数都是由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所致。
一方面,从农业向工业的劳动力再配置进程结束或明显放缓之后,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的因素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与领先的国家水平技术差距缩小之后,导致技术引进的效应下滑。这两者恰好也是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经济减速的背后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的变化”,宋立称,以往以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为动力的经济增长难以为继,这也是如今官方力倡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原因。
虽然减速不可避免,但是宋立指出,台阶式减速这种在日本等许多国家出现过的“硬着陆”方式却需要警惕。从目前的情形看,虽然基本面的不利因素已经释放完毕,但有利因素的积蓄才刚刚开始,中国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仍然难以断言。
而且世界范围内大部分的产业都面临产能过剩,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时间窗口很短暂。企业也面临着“不能铺摊子,而必须练内功”的现实挑战,一般而言“早调整早主动,晚调整则可能被过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