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制裁将加速中俄走近
许华
欧美近期对俄实施新一轮制裁,此轮制裁被称为迄今力度最强、涉及领域最关键的一次。有分析认为这会对俄罗斯经济造成明显负面影响,普京将面临“2000年以来最困难的局面”。但这不意味俄罗斯会按西方希望的方式妥协退让,欧美制裁很难取得它们想要的成功。
表面看来,欧美制裁目的是“让俄罗斯领导层明白,俄在乌克兰的行动要付出代价,包括经济放缓和外交孤立”,但实质目标是影响俄罗斯发展进程,打乱其崛起节奏。乌克兰危机只是导火索,马航坠机不过是西方加强制裁的天赐良机。即使没有乌克兰危机,西方依然会利用其他机会对俄罗斯施压。
西方虽在全球化背景下占据强势,但俄罗斯毕竟不是伊朗,成功制裁和孤立俄罗斯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俄罗斯经济尽管并不发达,甚至这两年增长低迷,但俄罗斯长期对外经济依存度并不高,加上俄国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维持经济的自给自足完全不成问题。
就算欧美和俄罗斯全盘对抗,对其实行全面经济封锁,俄也能维持自己国家的生存和正常运转。更何况,俄罗斯的能源牌依然是对付欧美制裁的杀手锏。欧盟所需天然气近30%来自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天然气则完全从俄进口,俄罗斯不但能影响欧洲经济和社会运行,甚至有能力影响世界能源市场。
同时,近期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欧亚经济联盟进程的推动、中俄天然气大单,俄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停止使用美元结算以及俄向中国购买电子元器件的计划等都表明,俄罗斯正努力开启经济和战略合作的新篇章,它其实有很多替代市场和方案以抵抗制裁。而欧美一轮又一轮的制裁只能加速中俄进一步走近,而这可能是它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俄罗斯的战略文化传统极其重视安全利益,往往将安全利益置于发展利益之上。历史反复证明,俄罗斯对战略要地的争夺和对核心利益的追求一向毫不手软。在以攻代防的战略文化影响下,俄罗斯敢于硬碰硬,已积累通过积极防御介入国际事务的大量经验。例如,围绕北约东扩、反导系统、叙利亚问题,俄罗斯与西方激烈较量,多次挥舞能源大棒敲打一些不肯听命于它的国家,近期吞并克里米亚的成功对它更是一种鼓励,使其不可能轻易放弃用硬实力对抗的传统。
另外,对西方的强硬并不仅是普京的个人作风,而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克里米亚入俄前后普京国内支持率的变化就是有力证据。在历史上,俄罗斯需要不断扩张来解决内部矛盾和增强凝聚力,现在更需要把西方塑造成敌人形象来抚平国内不满情绪和遏制离心倾向。
乌克兰事关俄核心利益,重整原苏空间一直是俄罗斯的战略目标,即使不能恢复传统势力范围,俄也要保持在原苏联地区的领导地位。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与西方存在战略利益的结构性矛盾。这种制度性差异是刚性的、战略性的,俄罗斯不可能牺牲根本利益来迎合西方。西方制裁和俄罗斯“得体而强有力”地捍卫国家利益的博弈将持续。(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亚所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