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在上升,但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国际贸易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目前存在三角难题——资本项目开放、汇率机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而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人民币国际化。所以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如果不努力,政策永远是被动的。”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说道。
人民币国际化“一箭三雕”
丁剑平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和国际贸易成本。
他指出:“当一国的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后,进出口商在进行贸易的时候不用担心汇率的涨跌。目前美国60%的进出口都是用美元,所以对于它本国的企业来说,不需要担心美元的涨跌,就像在国内贸易一样,企业的风险自然就减小了。”
自2005年开始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呈现单边升值的状态,累计升值幅度超过30%。然而,2014年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在短短3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贬值3.5%以上。汇率的逆转引发了市场上对人民币汇率的多种猜测。
丁剑平表示,今后的汇改方向应该形成人民币的双向波动机制。他说道:“双向波动有利于资本市场更加开放,用汇率市场的上下波动来限制资金的大进大出,股票市场与汇率市场是相互影响的。人民币国际化或者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反映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和企业承受能力的增强,企业能够在波动的情况下,将风险最小化。”
此外,人民币在促进资本项目开放方面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资本项目的开放,将带动外来资本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同时也会将中国资本推出去走向世界金融市场。随着资本项目开放的稳步推进,外国金融机构将与中资机构同台竞技,以与中资机构平等的身份,在中国建立分支机构和开展资本市场业务。因此,在资本项目开放的过程中,以货币总量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必然受到挑战。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对汇率形成机制、汇率水平也都将带来影响。
丁剑平指出,当一个国家在资本开放后又通过外汇管制来限制外资的流进和流出,会引起国际上的谴责。
马来西亚曾在1998年突然宣布对外汇实行管制,以遏制对该国货币进行的投机活动,保障其经济免受外来不利因素的打击,但这引起了国际社会很大的不满。而美国不会进行外汇管制,因为美元作为一种国际货币,每次美国面临资金大量流出时,它就采取美元贬值来转移损失,汇率变成一个阀门把资金堵住了。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个国家的货币没有国际化,货币政策永远独立不起来,”丁剑平说道。
套利问题存在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为中国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带来诸多积极因素的同时,也给套利活动留下了“可乘之机”。
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表示,当前的人民币国际化,与其说源自市场机制的自我选择,不如说是政府的大力推进。
这突出表现在,当前的人民币国际化,发生在国内人民币价格形成机制尚未充分市场化的前提之下。一方面,境外离岸人民币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由市场供求自发决定;另一方面,境内在岸人民币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由央行干预形成。
这意味着两者之间将会形成较大的汇差与利差,从而吸引境内外主体开展跨境套汇与套利行为。由于中国央行具有持续干预国内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能力,因此套利活动的进行并不会造成内外价差的收敛,这意味着套利将会源源不断地持续下去。
“货币国际化最终只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政府人为推动的作用终究是有限的。人民币最终要成长为全球性货币,前提是中国经济未来20年能否继续维持持续较快增长、中国金融市场能否继续发展壮大、中国能否避免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如果这三个方面中国能够做到,10年、20年后人民币自然会成为全球性货币,否则,人民币很可能会重蹈日元覆辙。”张明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