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动态
协会动态
行业动态
市场资讯
党员天地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场资讯  
 
外汇局:外储占央行总资产超80% 未来积累势头趋缓
 
2014-06-13    
 

外汇局总经济师黄国波、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参加中国政府网访谈

中新网6月13日电(金融频道汪洁)近日,李克强总理在非洲访问时表示“巨额外汇储备是一个沉重的负担”。12日,针对我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相关问题,外汇局官员在中国政府网访谈中表示,外汇储备占央行总资产的比重超过80%,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带来加大宏观调控难度等挑战,我国已开展多层次外汇储备运用,但将外汇储备用于医疗、养老等方面会影响央行稳健性,预计未来外汇积累势头趋缓。

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带来挑战要解决好流量盘活存量

据悉,我国外汇储备现在基本上已经达到了4万亿美元。外汇局总经济师黄国波表示,过去几年,外汇储备曾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有效运行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反映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带来一系列挑战,如加大宏观调控难度,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一方面增大了本币供应,形成国内通货膨胀潜在压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对冲操作压力,对货币政策的制约程度进一步增加;二是增加央行资产负债风险,外汇储备占央行总资产的比重超过80%,央行的资产负债货币结构不匹配,带来较大的汇率风险和成本对冲压力。

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表示,解决外汇储备过多要双管齐下。在解决流量问题上,主要是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使经济增长由较多依赖投资、出口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此外,增加进口,促进贸易收支平衡,要继续完善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调节的价格杠杆作用;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防范资本集中流出可能带来的风险等。

此外要盘活存量。要按照国家提出的“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益、有效监管”原则,根据国家改革开放整体部署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方式,提高外汇资源使用效率。

外汇储备已开展多层次运用用于医疗养老影响央行稳健性

据黄国波介绍,我国已经开展了多层次外汇储备,如人民银行和外汇局通过创新外汇市场工具或平台积极调节银行和资金市场外汇余缺,对国家一些重点对外合作项目和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提供外汇资金的支持,缓解企业外汇资金不足等。

在外汇储备能不能用于基建、养老、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上,黄国波表示,外汇储备资金投入到国内领域,那首先要注意国内领域需要的是外汇还是人民币,如果需要的是外汇,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购汇,一些投资实体可以对它进行外汇资本金的投资,“如果国内的基建项目需要的是人民币,那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因为外汇储备是外汇,如果把它兑换成人民币会形成二次结汇,套出人民币,外汇储备不会实质下降。”

黄国波表示,这些年,外汇局一方面满足实体经济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对外汇资金的需要,满足国内购汇需求;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体系提供比较充裕的外汇资金,解决基础设施投资的需要。

“把外汇储备用于医疗、养老,除了出现‘二次结汇’,还会存在无偿分配使用央行以负债支持的外汇资产的问题。”黄国波表示,由于外汇储备是用人民银行的负债支持购汇形成的,这部分资金对应的是人民银行的负债,把这块资产拿来无偿的给大家养老、支出医疗费用的话,那银行就剩下一堆欠债,资产没有了,如此央行稳健性就没有了,“所以讨论无偿使用外汇储备,在我国家目前一定要考虑到外汇储备其实对应的是负债问题。”

外储投资信息披露须谨慎预计未来外汇积累势头趋缓

黄国波表示,近年来,我国通过外汇局网站、新闻发布会、媒体专访、专家座谈会等方式发布信息,外汇储备信息透明度不断提高,也还可以继续提高。但过多披露投资信息,可能会引发市场波动和跟风炒作,这方面须谨慎。

黄国波分析,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较大,交易量巨大,如果过多披露投资信息,可能会引发市场波动和跟风炒作,一方面不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另一方面,这种跟风炒作和波动对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工作和外汇储备投资也会造成影响,影响外汇正常进行,所以要比较审慎的掌握披露方式和披露程度。

谈及我国未来外汇储备趋势,管涛认为,未来国际收支基本上趋于平衡,外汇储备积累的势头会逐渐趋缓。他表示,由于国内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常项目收支会继续趋向更加平衡。另一方面,我国鼓励企业走出去,这样对外资本输出也会增加,直接投资项下的流动也会从过去的净流入逐渐走向平衡。

他表示,现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认为人民币汇率基本进入均衡合理水平,那就会出现双向波动,这样就会抑制那些无风险的套利活动,也会减少资金流入的压力。此外,国际上有很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就会使得跨境资金流动有进有出双向波动成为新常态。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上海市浦东新区石油制品行业协会
Copyright 2008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21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