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国际板的方案设计已经基本确定,并已报送央行[微博]审批,将在年内择机推出。按照此方案,金交所黄金国际板设在上海自贸区,境外会员将直接在上海金交所现有平台上以人民币交易,交易品种仍是金交所原有的品种。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的推出,将成为繁荣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重要投资品种,对中国争夺世界黄金市场的定价权有重大意义,对扩大人民币国际化有重大影响
2014年“五一”假期临近,章枫萍三姐妹再次聚在了一起。
一年前,章枫萍三姐妹曾经在“五一”期间购买10万元实物黄金,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大妈”。
“我买金条并不是为了投资,但目前金价与我们购买的时候相比,每克跌了30多元,缩水近10%,虽然不至于后悔,但仍有点不甘心。”章榆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章榆萍是三姐妹中最有投资经验的,现年54岁,已投资了十多家商铺。
自2013年4月12日国际金价连续下跌后,“中国大妈”大量购买黄金,与看空金价的华尔街大鳄展开博弈。然而,国际金价跌跌不休,至今这批“中国大妈”约有一成左右的亏损。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黄金需求为1066吨,取代印度成为了全球第一大黄金消费国,如此大的黄金需求却没有完全反映到国际黄金市场。中国黄金市场相对封闭,是“中国大妈”在这场价格博弈中吃亏的关键原因。
不过,这种情况或许会改观,全球黄金定价也将面临一场重大的变革。
近日,记者从上海黄金交易所(下称“上金所”)获悉,上金所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国际黄金交易平台(俗称“黄金国际板”)的方案已定稿,并递交中国人民银行待批。
根据方案,境外会员可以通过国际黄金交易平台,直接参与上金所现有平台上所有品种的交易,包括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中的黄金合约以及迷你黄金合约,这些合约均采用人民币报价。
这意味着国内外黄金市场将通过国际黄金交易平台联通,中国在国际黄金市场上的声音将更清晰响亮。
下半年有望推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许罗德曾向媒体透露,上金所国际板可能在下半年推出。
上金所新闻发言人、综合部总经理顾文硕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证实:“上金所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国际黄金交易平台的方案已定稿,并递交中国人民银行待批。”
目前,国际黄金交易平台的交易系统正在架设和测试,如果顺利的话,该平台有望于6月初完成技术上线,第三季度末正式推出。
另据了解,国际黄金交易平台尚未完成在上海自贸区内的注册工作。但不出意外的话,其注册名称为“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是上金所子公司,该公司为股份公司,不会引入其他股东。
4月21日,上海自贸区再出政策指引,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交易管理暂行规定》。业内人士称,这将为各类大宗商品平台入驻自贸区扫除政策障碍。
顾文硕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黄金国际板的建立,最终要看央行等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批示。”
引入境外投资者
在上金所会员单位和众多业内人士看来,黄金国际板的“国际”两字体现在引入境外投资者。
此前,上金所曾向会员单位下发过国际黄金交易平台方案的征求意见稿。而在最新设计方案中,上金所首先修改了“国际板和主板”的交易定位,确定了国际交易平台将成为上金所的会员。“之前,上金所曾想过要将交易平台和上金所主板隔离开来,分设两套系统。”一位会员单位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但是,上金所发现,自贸区内的公司不具有发展会员的功能,最终决定把境外投资者纳入到现有系统中交易,即与境内会员在一个系统中交易,而非另外单辟一个交易系统。
虽然境外投资者的申请工作还未开展,但国际矿商、自营机构等已跃跃欲试。
许罗德表示,目前国际上包括银行、产金企业、基金等均在与上金所沟通,并对黄金国际板表现出相当大的兴趣。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资深分析师蒋舒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金所决定直接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将使上金所的交易量和交易活跃度大幅上升。”
据了解,由于涉及境外投资者,上金所的交易方案和规则文件等都将采用中英文,黄金交易迈向国际化。
需求有上升空间
2013年,中国取代印度成为了全球第一大黄金消费国,仅中国内地自中国香港进口黄金就高达1160吨,较2012年翻番。
汇丰证券分析师詹姆斯·斯蒂尔(James Steel)和Howard Wen在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金价的推动力已不再是投资需求,而是来自于中国市场对珠宝、金币和金条等实物黄金的需求。
而在机构眼中,中国黄金需求仍有上升空间。
“自古以来,黄金文化根植于中华文明,得益于富裕消费者群体的增长与来自政府的支持,未来黄金市场仍具有大幅增长空间。全球黄金生态体系中心已然位于中国。”世界黄金协会远东区投资总监刘中光指出。
世界黄金协会出具报告显示,受中产阶层迅速崛起、国民实际收入不断增加、私人储蓄庞大以及城镇化快速发展等因素推动,中期内中国实物黄金需求很可能会进一步增长。
根据这份报告,未来6年,中国新增中产阶层人口将达2亿,增幅超过60%,而中产阶层人口总数将达到5亿。这些拥有更多可支配收入但面临有限投资选择的中产阶层,将会继续保持对黄金投资的需求。同时,中国巨大的私人储蓄使消费者有能力增加黄金购买。调研发现,在中国家庭银行账户共约7.5万亿美元的储蓄中,只有约3000亿美元被用于购买黄金,该比例相对较低。
上述报告预计,到2017年,中国私人领域对黄金的需求将从目前的1132吨增长到1350吨或更多,增幅达20%。
另外,世界黄金协会在中国进行的黄金消费调查显示,消费者对黄金的信心十分坚定,80%的受访消费者表示,计划在未来的12个月中维持或增加对24克拉金饰的购买。
蒋舒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为何近几年无论黄金价格上涨还是下跌,中国黄金需求都表现强劲?这是因为中国在2002年才正式开放黄金投资市场,而中国对黄金需求从那时开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家庭收入稳步增长的背后,黄金需求具有刚性,很多家庭已经将黄金纳入自己的资产配置。但即使是2013年中国掀起黄金抢购热潮后,中国大陆人均黄金持有量也落后于中国台湾等周边地区,更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黄金需求还有上升空间。”
而黄金国际板的推出,可以让国际市场更清楚地看到中国黄金需求。
等待账户政策
黄金国际板有别于境外市场的最主要方面为人民币计价,这将是全球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黄金交易平台。
刘中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黄金市场有自己的特色,首先上金所这样专注于黄金的交易所是许多国家所没有的,另外,上金所将推出的国际板计划以人民币计价,将中国如此庞大的黄金交易量国际化,这将颠覆现有的市场,创造出既属于中国又非常国际的市场。”
不过,刘中光认为,国际板推出的一大条件是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根据方案,黄金国际板的境外会员将可以使用离岸人民币。在上金所国际交易平台,境外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必须开设人民币非居民账户(NRA,Non-Resident Account),作为结售汇和划转盈余货款的基本账户。账户内的人民币用途仅限于上金所交易,资金严格按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流转,不得流出交易所体系之外。这与自贸区资本项目有限开放的特征一脉相承。外币的来源不计,一旦转化为人民币,则资金封闭运行。
上述方案还需央行出台相关的自贸区账户政策,因为离岸人民币等同于外汇。
针对上海自贸区,央行已经出台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反洗钱反恐融资5项细则。银监会已正式发文允许获得离岸业务资格的4家中资银行授权自贸区内分行开办离岸业务。
4月上旬,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在一场区内会议上表示:“围绕着资本项下逐步开放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很快将正式推出。有关方面正在推进自贸区金融政策和外汇管理措施的全面落实,除了账户体系的确立,还包括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以及围绕着总部经济所形成的外汇管理措施。”
不改贸易限制
黄金国际板推出是否将改变中国黄金进出口政策是国内用金企业较为关心的问题。
顾文硕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目前,上金所现有黄金现货交易均为实物交割,而黄金国际板的黄金交易均为现金交割。境外会员可采用现金交割,若是牵涉实物交割,不会打破现有黄金贸易监管。”
黄金是特殊的交易品种,各国央行对黄金的进出口都控制较严,而中国禁止黄金出口,进口则要通过有进口牌照的商业银行进行,目前可以进口黄金的12家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澳新银行和汇丰银行等。黄金国际板并不会动摇现有的黄金贸易政策,不能跨区交割。
不过,刘中光指出,在黄金国际板设计中,有黄金进口权的商业银行作为上金所会员,是可以参与国际板交易的。对于这些银行来说,他们对国内外市场变化可能更为敏感,更贴近两者的互动性。
未来境外会员的黄金实物交割,只能在国际板平台上卖出合约,通过有进口资质的中国商业银行自境外或者离岸仓库进口黄金用于交割。而未来上金所将在自贸区或其他合适地区建一个离岸黄金仓库,用于境外会员的实物交割。
蒋舒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国际黄金贸易商对国际板感兴趣的原因在于被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所吸引。”
据蒋舒介绍,中国黄金进口要通过有进口牌照的商业银行进行,即商业银行进口黄金后必须在上金所平台卖出,国内用金企业去上金所购买原料金。商业银行备货则是通过与银行有授信关系的国际投行等机构进行,而国际投行再去向国际黄金贸易商或者矿商采购,进口时间长,程序繁复。
之所以通过国际投行,则是因为国内商业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较少,黄金供应商与国内商业银行接触有困难。
而国际板推出后,将吸引国际黄金供应商直接进入交易平台,虽然不能进行实物交割,但是可以直接与国内商业银行接触,建立直接的进口渠道,在看好中国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也可以囤货于离岸仓库,这样就可以减少出现2013年4月黄金价格大幅下跌后,中国市场需求猛增,国内供应出现危机的情况。
争夺黄金定价权
“国际板推出后,中国黄金需求将更清晰地反映到国际市场。”中国黄金投资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奚建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3年,中国取代印度成为全球第一大黄金消费国,此外,中国还是全球第一大黄金生产国和进口国,‘西金东移’势头强劲。但是中国黄金市场影响力有限,一直是伦敦、纽约等地黄金市场的‘影子市场’,中国金银市场吸纳能力占据全球一半以上,却没有价格发言权。”
在高盛高调唱空黄金后不久,2013年4月12日,现货黄金价格开启崩盘式下跌,金价从1557美元/盎司附近开启单边下跌走势,最低触及1321美元/盎司的27个月新低,国际金价在40个小时中最多下跌236美元,跌幅达15%,如此惨痛的跌势在历史上也属罕见。
黄金价格的突然大跌,强烈刺激了实物黄金的消费市场。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主要市场,无论是饰品还是金条,都供不应求。但中国需求井喷,并未阻止国际金价下跌。
2013年金价一路跳水,全年下跌28%,创1981年来最大年度跌幅,为长达12年的牛市画上句号。“中国大妈”因踊跃购买黄金而名扬海外。如今,在2013年4月入场的“中国大妈”已经深套黄金市场。
“可以说,国际金价背后不难看出有信息不对称,至少中国需求在价格上反应不充分,国际市场只有在炒作金价的时候才鼓吹中国需求,而中国需求真正的变化却没有实时反映到价格中。”奚建华进一步说。
多数专家认为,中国缺乏相应的定价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黄金市场处在比较封闭的状态。
“国际市场不了解中国黄金市场。”蒋舒表示,从近期市场鼓吹中国黄金融资交易量巨大,就可以看出认知的缺乏。
除了从中国香港进口的1160吨黄金,中国内地在2013年还从本地生产商中购买了约428吨黄金。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中国在2013年的黄金需求为1066吨,这当中522吨的差别是市场猜测的焦点。高盛集团估计,2010年以来,通过商品贸易融资活动流入中国的热钱约810亿至1600亿美元。在这些交易中,黄金、铜和铁矿石是三种主要的融资商品。
蒋舒指出:“对于黄金是一大融资商品的判断并不准确。中国黄金进口必须通过商业银行,进口贸易与用金采购是分割的,除此之外,融入的资金必须追求更高收益,短期内尽快地退出,由于受到进出口政策限制,原料金只能加工后再出口,进出口限制大大压缩了融资贸易空间。”黄金制品出口需要央行的准许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J”证,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操作。
此外,融资黄金主要赚套利、套息、套汇的钱,但这些交易获利需要几个前提条件,如黄金价格处于上涨趋势、人民币升值等,一旦这些条件消失,黄金融资套利面临巨大亏损风险。
“国际投行所说的大量黄金融资贸易存在,是他们并不了解中国国情。”蒋舒指出,“国际板的推出,将使境外机构投资者有一个近距离了解中国市场的渠道。也有助于中国黄金定价权的提升,定价权并不是用自己市场的价格去影响国际市场,而是体现在全球黄金市场对中国因素反映的程度,只有更多投资者了解中国市场,重视中国市场,中国因素才能影响国际黄金价格。”
奚建华表示:“中国黄金需求的国际化将让那些国际投行在高调看空或者看多市场的时候有所顾忌,减少扭曲中国因素的可能。”
刘中光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国际板的成立将让大家更关注中国黄金需求,未来中国市场的黄金价格走势将更接近国际,再进一步将影响国际市场,甚至未来人民币黄金定价机会也将更大。”
期待市场透明度
黄金国际板的推出万众瞩目,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担心,中国黄金市场数据是否公开透明。
目前,全球市场只能通过中国香港的数据来判断中国黄金购买量,去年从中国香港进口到中国内地的黄金价值约530亿美元。
继深圳和上海后,中国近日开放第三个口岸进口黄金。市场人士分析,中国内地原本通过中国香港将黄金进口到深圳来获得黄金,因为中国有70%的金饰行业集中在深圳,但更多口岸可以直接进口黄金后,中国黄金贸易数据将更难预测,中国提高黄金储备也将更隐蔽。
刘中光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我们希望上金所的国际板可以创造一个与其他地区不一样的平台,更市场化,更透明化。创造一个透明化、流动性高的市场,也会让国际板竞争力变强。”
蒋舒也指出:“很多数据需要理顺和有序公开,这样将便于中国影响力的提升,目前国际金价的波动与美联储政策、美欧经济数据联系紧密,未来希望中国货币政策、中国经济数据能更多反映在价格中。”
而刘中光建议:“中国国际板的推出需要跟上相关的配套,如期货市场、黄金ETF产品等,如期货与现货产生重大变化后,市场可以迅速进行套利,让金价回归合理性,这样跨市机制需要建立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