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动态
协会动态
行业动态
市场资讯
党员天地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场资讯  
 
人民币国际化两大战略方向日趋明朗
 
2013-09-11    
 
 中国人民银行周一表示,经国务院批准,其与匈牙利中央银行于本月9日签署了中匈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不仅是今年以来中国央行与第四个国家签署的该类协议,同时也意味着自2008年末以来,中国已将人民币互换协议拓展至涵盖欧、亚、南美三大洲的21个国家或地区。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在近年来已成功实现破土萌芽并出现明显的加速态势,当前在多个国家/地区、多个业务领域、以多种合作方式,业已形成一套人民币国际化流程和体系雏形,同时,正是在这一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之中,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布局的两大方向亦逐渐浮出水面,即一方面着力于在以欧洲核心发达国家中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另一方面则力争在亚太范围内实现人民币区域化结算货币的。

  美元计价体系之下,本币互换成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突破口
  据央行官方网站9月9日刊登的新闻稿称,中匈两国央行互换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3750亿匈牙利福林,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共同维护地区金融稳定。
  这是继今年上半年中国与新加坡、巴西以及英国之后签署的第四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同时也是自2008年以来,中国已与涵盖亚、欧、南美三大洲的21个国家签订该类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8日,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货币直接兑换协议,澳元成为继美元、日元后第三个与人民币直接兑换的货币,这也正是建立在201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在北京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或300亿澳大利亚元的本币互换协议的基础之上。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大智慧通讯社采访时表示,签署本币互换协议本意在于降低签约国在双边贸易活动中面临的美元汇率波动风险,从而利于双边贸易的发展,而当前中国正是通过这一原本用来对冲贸易汇率风险的作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方式,这不仅与中国打造人民币区域贸易、甚至国际贸易中主流结算货币地位的目标有直接关系,同时也是为克服人民币国际化中最大的软肋而采取的明智之举。
  奚君羊指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在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不具备计价功能,而当前不仅仅是人民币,任何主权或超主权货币都很难打破业已形成的美元结算和定价体系,因此中国想要迈开本币国际化步伐,必须从自身庞大的贸易规模上寻找优势,在主要贸易伙伴间寻找突破口,通过选定优势区域,与贸易国点对点的方式
  显然,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目标国家都是与中国存在密切经济贸易往来的国家,当贸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优势就凸显出来,因此本币互换、甚至直兑协议的签署自然水到渠成,通过这类协议,人民币进而可以实现从实体经济领域(贸易结算)向金融领域的渗透,人民币在当地的使用范围和覆盖面也将逐步扩大。
  “因此这是在美元结算和计价体系下,人民币国际化最为有效、甚至是唯一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手段,这也是一个艰巨和漫长的过程”,奚君羊称。
  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截止今年6月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47个国家将人民币加入直接结算货币用于与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支付结算;自2012年7月至今,在对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支付结算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直接结算货币的国家数已增长9%。
  离岸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然自身市场化建设亟待加强
  近年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中,除本币互换协议、本币直兑协议外,另一重心则无疑落在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之上。
  早在2012年,中英两国政府发布的联合声明称,双方对私营部门对于在伦敦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兴趣、以及该市场迄今的增长持欢迎态度。双方同意监测未来进展,开展双边对话,并在必要时与其它有关当局开展对话,以支持这一市场未来的发展。
  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过去两年间在多个场合中均表露出其推动轮动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强烈愿望。他表示,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将人民币引入全球金融市场当中,不仅能够增强伦敦金融市场的宽度和广度,对中国经济发展也会带来巨大帮助。
  据SWIFT数据显示,在欧元区国家中,法国的人民币支付额在全球排名第4,仅落后于英国、新加坡及台湾,截至今年3月,法国在与中国/香港之间的支付之中,有 21.4%以人民币计价,相比一年前只有 6.5%,法国也正致力于发展成为人民币在欧洲的离岸中心,并出现与英国伦敦竞争的局面,此外,德国的人民币支付额今年亦已达到71%高水平增长,而在去年年中,中国与德国亦曾表示,双方均支持金融机构及公司使用人民币及欧元进行双边贸易及投资。
  奚君羊认为,从本币互换协议到离岸市场建设,无疑凸显出近年来央行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两大战略布局方向,其一,通过贸易作为突破口,以本币互换甚至本币直接兑换为手段,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结算货币的,其二,力争在欧洲核心发达国家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推动人民币海外衍生品交易及相关市场建设,从金融领域推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覆盖面,这种立体化的推进在过去是不曾有的,显示出在在力求实现国内金融市场化的同时,政府及央行同样将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中心所在。
  中国外汇研究院院长谭雅铃稍早前亦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当前各国央行都在寻求资产安全性,结构多样化,欧洲等发达国家对人民币资产的推崇也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反应,中国急需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机遇,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纵深建设,通过建立人民币在欧洲核心国家的离岸中心有利于打开中欧各国在金融领域的一种合作通道,也是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成为区域储备货币的一个重要步骤。
  更重要的是,货币间的交易90%不是贸易引发的,而是发生在金融市场的交易中,因此,仅靠贸易项下产生的人民币流动十分有限,在国内市场尚未完全市场化的背景下,海外持有的人民币很难有效地对人民币资产进行投资,而建立和发展离市场,推进人民海外市场衍生品,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陷。
  奚君羊称,“这也是人民币想要真正走出急需完善的,否则外国机构、政府抑或个人,持有人民币,因国内资本限制而不能对国内优良的、高回报的人民币资产进行投资,那他们可能会有人意愿去持有这种货币?”
  国际清算银行(BIS)日前发布的报告则显示,以美元计价的日均成交额为标准,过去三年人民币成交额增长了两倍多,2013年日成交额升至1,200亿美元,占据整个外汇市场成交额的2.2%,排名升至全球第九位。排行第九,将瑞典克朗、新西兰元和港币甩在身后,而早在2010年,人民币仅在BIS的调查中仅位居第17位。
  招商银行总行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央行的战略在这两方面的战略布局已经日益明显,这也将是未来人民币漫长的国际化道路上的大方针所在。
  但他强调指出,“一个货币国际化单纯由政府推动,必定是会有短期的,但正在能否长期形成良性的机制则需要其他国家从市场层面能够真正接受和认可这一货币。”
  如人民币国际化仅简单地停留在政府层面的推动,而不能落实到当地的企业和金融市场层面,那当前的成果或难以维系。海外市场能否接受,或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人民币则首要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市场建设的问题,从制度上资本项目尚不可自由兑换,汇率也不是自由浮动,此外,自身的债券市场建设和开放程度不足,导致对人民币资产投资受限,这一系列因素必然会对海外使用、持有和接受人民币造成极大的障碍。
  “当前人民币的流出和回流的渠道仍不很健全,金融体系改革还需内外兼修”,刘东亮称。
  据大智慧通讯社此前报道,已获批的上海自贸区将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或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上海市浦东新区石油制品行业协会
Copyright 2008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21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