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动态
协会动态
行业动态
市场资讯
党员天地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场资讯  
 
金融热经济冷再现 货币政策独木难支
 
2013-05-15    
 

近日4月份的宏观、金融数据出齐,有一个困扰市场数月的现象再度出现,即经济“冷”金融“热”。诚然,金融传导至实体经济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现在看来,单单一个时滞的理由已经无法解释这一现象。资金利用率降低、资金空转增多,或是另一原因。

分析人士指出,单靠货币政策难以改变经济与金融数据相背离的现状,中国需要进一步的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需要及时找到结构转型的方向。

金融、经济数据相背离

在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看来,4月份信贷与实体经济数据再度“打架”。

数据显示,4月新增贷款为7929亿元,社会融资总量达到了17.75万亿元,M2的增速更是达到了16.1%,处于两年来的最高位。

但是4月实体经济增速却不尽如人意。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尽管高于上月的8.9%,却低于市场预期, “这一数据显示当前经济增长动能偏弱。”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向前看,基数效应将在5 月份消退,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难以继续加快。”

刘利刚指出,从这些数据来看,货币和信贷支持的力度的加大,并没有转化为经济的成长。

但是房地产数据是个例外。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显著加快,当月同比增速提升至23.1%。这与一季度信贷较多地流入房地产业有关,今年一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高达710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占同期各项新增贷款的27%。彭文生直言,这是“房地产业对其他实体经济部门的挤压加剧。”

资金空转确实存在

通常金融数据传导到实体经济会有一个滞后期,通常在3至6个月。权威人士测算,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和GDP的时滞大概是3个月。

今年1月份货币金融数据取得“开门红”,人民币贷款增加1.07万亿元,社会融资总量则高达2.54 万亿元,创下历史最高位。但是如此红火的金融数据并没有反映在4月份的宏观数据上。

因此,单单一个时滞的理由已经无法解释金融热、宏观冷的现象。

上述权威人士表示,造成这一现象还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比较多的钱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另一方面,社会实体经济对资金的利用率降低,经济主体中“三角债”的情况较以往严重。

江苏某建筑公司老板告诉记者,确实今年从银行申请贷款比去年容易,银行审批的贷款额度也比去年“豪气”。但是他的公司更多的是借新、还旧,例如他向银行的1000万贷款即将到期,于是他向银行再次贷款同等额度,用于偿还先期贷款,相当于变相的展期。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并没有一笔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化解数据背离需改革综合拳

面临经济“冷”,金融“热”,货币政策何去何从?眼下,市场对货币政策的猜测,也从数月前清一色的“稳健”、“中性”的字眼转变为收紧还是宽松抑或是降息的争议。

一派从金融“热”的角度认为,货币增长高于预期,流动性持续处于宽松状态,短期内降息不太可能,货币总量需要收紧。

另一派则从经济“冷”的角度认为,当前经济增长势头偏弱,货币政策将朝向宽松方向微调。彭文生就建议,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银行间利率下行,以及增加信贷供给。

而从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视角来看,单纯的货币政策调整难以改变经济与金融数据相背离的现状,也难以调和两者间的矛盾。

刘利刚建议,单纯依靠货币政策难以支持整个经济的成长,中国仍然需要结构性改革,来推动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些举措应该包括结构性减税、去监管化并鼓励垄断领域的竞争、利率市场化以及深化资本市场的发展。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则表示,其实真正重要的还是实体经济要找到结构转型的方向。毕竟金融是服务行业。如果实体经济能找到好的方向,金融的问题和风险是可以“时间化空间”地去化解的。即便以前有风险,只要经济转型方向是确认的,那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消化掉。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上海市浦东新区石油制品行业协会
Copyright 2008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21625号